提灯天使,你好!

闻“疫”而动,发热门诊第一批逆行者

同济医院胸外科主管护师 潜艳

潜艳,女,预备党员,35岁,主管护师,硕士,从事护理工作11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1月7日到3月25日,她先后两次奔赴抗疫一线,两个年幼孩子一直寄养在亲戚家,无暇顾及。工作中,作为小组长,她身先士卒,主动承担鼻咽拭子采集这一高风险的工作。她说:鼻咽拭子的操作流程我比较熟练,身体素质也好一些,和其他同事相比安全系数就高一些。操作高峰期,一天咽拭子采集量多达300多个。一进去就是很长时间,憋闷的全防护头套,好几次都让她窒息,为了使患者早点拿到报告,她从不中途出来休息。每次出采集间,浑身都会湿透,她从不抱怨,还开玩笑的对同事说:今天又免费蒸了脸和洗了桑拿。她的乐观和坚强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医者仁心,不忘初心。2月15日,武汉风雪交加,病房收治了一名高处坠落伤的病人,紧急要做头、胸、腹三处CT检查,由于病人烦躁不安需要人陪同,而家属不在,她便毫不犹豫的在厚厚的防化服上再加上沉重的铅衣,化身家属,冒着病毒及长时间辐射的危险,全程陪同病人做完检查。随后她又冒着风雪,将患者转移至相应科室救治。她本着同济人的使命,化身为患者的守卫者,为寒冬里的婆婆送去了一缕缕阳光。病毒无情、辐射无情,她的守护有情。

临床为基,科学抗疫。同时,为了将同济新冠抗疫经验进行推广,帮助更多的护理同仁,繁忙的一线工作之余,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甚至是睡眠时间,进行防护策略的总结和整理,先后在中华护理杂志及护理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为科学防护贡献了同济医院的微薄之力。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定要坚持到胜利,坚持到最后

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30楼护士 王佳

2020年的年夜饭,我们一家八口分别困于武汉三地。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妈妈就开始唠叨,我一边应承着:“放心,我不去”,一边跟护士长报名请战。

时间一天天流逝,每日的新闻都让人揪心,我远方的战友们都搭乘抗疫的专机驰援武汉。终于,我等到了第四批支援红十字会医院的光荣任务。

高堂年迈,儿女尚幼。先生宽慰:放心,家里有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我只有一个念头:没能在疫情开始就身赴沙场,那我一定要坚持到抗战胜利,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三月初,乍暖还寒。但在防护服的包裹下我大汗淋漓,每每褪下这战袍,手指尖、脚趾尖都能滴下汗珠;后脑勺也被厚重的护目镜和面屏压出了血肿;护目镜会被水汽模糊得只能缝中窥人;病房里有很多不能活动的爷爷奶奶,常常给每个病人完成翻身、患尿不湿后,腰疼得都没办法直起来。一次,为一位意识时清醒时模糊的95岁的老奶奶完成护理后,她拉着我的手,眼里噙着泪向我竖起来大拇指,对我说谢谢。我觉得一切都值!

渐渐的,每一层楼的病人都在减少,外省医疗队的老师在逐步撤离,黎明的曙光就在前方!

终于,我协助把红十字会医院的最后一位患者转往了火神山医院。面对空荡荡的走廊和病房,感慨万千:在这里,我从死神手里抢回了生命,收获了感谢;同外省医疗队的老师们相互鼓励,收获了友谊;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做到了!

打遍全场,我和妻子成了孩子眼中的超级英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 车志刚(男)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江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白衣战士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冲锋。

车志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掌握了CCU所有的抢救仪器设备以及专科抢救技术,样样精通。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全能护士”。

能者竭力,疫不容辞。为全心全意参加抗疫斗争,车志刚将4岁的儿子交给父母看管。2月10 日,他投身战“疫”最前沿的金银潭医院,担任危重区护理组长。妻子李芸芸作为同济医院心内CCU的一名护士也毫不落后,于2月16日加入抗疫队伍。

“战场需要我们”,夫妻俩毫不迟疑。

3月16日从金银潭医院支援回来后,车志刚又投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作为危重患者抢救第一站,这里每天接诊大量患者。

两个月不见的四岁儿子和爸妈视频聊天说出“爸爸妈妈,你们是超级英雄,打败怪兽回来接我,我好想你们”,泪水瞬间模糊了车志刚的双眼。

4月13日,车志刚主动请缨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进行支援。此时ICU有一名持续运行ECMO的患者,护理难度极大。一天,刚下班就接到同事的电话,ECMO故障报警停止运转,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65%。来不及考虑防护服没穿,车志刚冲到ICU,紧急处理ECMO故障,使ECMO重新运转,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迅速恢复到98%。其实没有生而无畏,只是选择勇敢。

随着武汉新冠患者人数清零,新冠抗疫工作步入尾声,车志刚的抗疫之路仍在继续……舍小家顾大家,医护人员们用爱与坚守谱写着抗疫路上最美的篇章!

从紧张恐惧,到对战胜疫情越来越有信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儿片区总护士长 陈宏

“第一次穿防护服进隔离区时,内心紧张又恐惧。” 51岁的陈宏回忆刚去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的情景。1月29日陈宏申请去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这是武汉市第一批发热定点医院。当时医护人员非常紧缺,陈宏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应该先顶上去。

武汉市第七医院并非专门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区的设施和布局比较老旧,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些隔离分流,难以应付高强度的传染病收治工作。由于正逢春节,找不到足够的材料和人手来进行院区的重新改造,陈宏因地制宜,采用了一些最简便的方法,比如把门诊的医生调到可以开窗通风的房间内坐诊,然后把空气消毒机布置到浓度最高的环境里头,以此降低环境的危险性。

除此之外,陈宏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指导穿脱防护服。由于许多医护都是从各个岗位临时抽调来的,此前都没怎么和传染病打过交道,很多人并不掌握穿脱防护服的要领。陈宏每次都站到脱衣服的通道里指导大家如何正确脱防护服。后来又想办法在脱衣服的通道里制作了详细的指示图。

2月8日,中南医院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2月9日,陈宏加入了雷神山医院护理组,参与负责所有新病区的开科、护理规章制定、流程梳理、质量检查等工作。随着不断学习与实战,陈宏与同事们对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战胜疫情越来越有信心。每次患者康复出院,是她最开心的时候。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盲人老大爷,护理人员经常去给他喂饭,帮他洗漱、如厕。一次查房时,这位老大爷对陈宏说,你们把我照顾得这么好,我打心眼儿里感动。

那一刻,我们愿意与你生死与共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耐多药病区护士长 贾春敏

在疫情前线坚守将近三个月,对症施治与细心护理,是患者康复出院的保障。在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一位位护士们,就像提灯的南丁格尔,照亮着一名名重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1月23日凌晨1点,一个80多岁的爹爹抓着扶手,颤颤巍巍地站在走廊里,裤子尿得透湿,我立即将他扶回床上,换上新病员服和衣裤,老人说又要上厕所。在没有人24小时贴身帮助的病房,这些行动不便又要频繁起夜的老人患者,可能引起的跌倒反而成为老人致命的危险。为此,护士们不断向老人解释,在征得他同意后为他上了尿管,此后,病室才逐渐安静。

每天,我警惕地穿梭于病房间,目光深深地埋在呼吸机跳动的参数里、埋在心电监护的波涛里、埋在体温表的静脉里,埋在患者的每一次病情变化中。因为他们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可以让生命变得更好的转机,再苦再累,一进入这个战场,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愿意和病患生死与共。

天使临危甘奉献,心中有爱有真情

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护士 付庆蓉

付庆蓉,1987年出生,是湖北省中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也是省内第一批到达金银潭医院驰援的医护工作者。1月23日主动报名加入省中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倍感荣幸,但也害怕致极,回想起在金银潭的二十多天,恍若隔世。

走进金银潭医院,紧张压抑的气氛,走进病房,众多与死神较量的新冠危重患者,难免慌张害怕,努力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镇定自如,迎难而上。每天强忍着憋气、胸闷、瘀血、压痕、湿痒、头痛.......我都能咬牙克服。大雪纷飞时防护服里湿透的工作服、奋力抢救数小时但依然离我们而去的新冠患者、大年三十那碗吃了一粒米都不剩的年夜饭、康复患者亲手送来的锦旗、出院患者亲口说出的谢谢.....每每想起都会忍不住落泪,眼泪里有骄傲、有自豪、有庆幸、有感动。疫情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成长路上的甘露,一场疫情、一分收获、一份感悟。

“天使临危甘奉献,心中有爱有真情,”是我最美的护理宣言。学医不是偶然,为自己的选择骄傲,既然选择,我定一如既往,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不负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我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我不上,别的同事也会顶上去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 张翠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原为呼吸内科副护士长的张翠平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门诊护士长,她冲锋在前、沉着冷静、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用良好的业务素质与过硬的管理能力,践行了南丁格尔的誓言!

临危受命,积极作为。疫情发生时,她带领从临床各科抽调的30余名护士,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门诊接诊、留观输液、重症护理、院感防控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救治。

全力以赴,守土尽责。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工作中,全天在岗,24小时在线,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和任务,与两个年幼的孩子数月未曾谋面。

团结同志,共克时艰。她积极与同仁研讨救护方案,尽力提高病患的救治效果。当出现护理人员倒下时,她与护理部和院感科深入探究原因,在发热门诊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尽力合理分区、安排专人专岗指导督促加强个人防护,想方设法改善医护人员生活及工作环境,及时疏导恐慌心理。

抚慰疏导,关爱患者。为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她义务当起患者的心理辅导师,对一些从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转诊到院的患者,无论什么时候电话咨询,都耐心指导和疏导。尤其在医院开始进行核酸检测时,面对患者迫切心理导致无序就诊时,立即投身到患者中去,进行引导、安抚,为他们创造有序的就诊秩序。得到了市、区各相关单位和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张翠平得知获奖后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我不上,别的同事也会顶上去。疫情期间,志愿者们比我付出的多,他们也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困难比想象中更多,我们心怀忐忑,但我们绝对不放弃

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护士 王斌(男)

1月19日,到达金银潭医院后,我们发现困难比想象的还要多。我所在的病区是普通病房临时改造的重症隔离病房,原本收治46个普通病人的房间住进了35个危重病人,他们有的已经进行了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五六组抢救药物在用微量泵匀速泵入;有些使用的是无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表情痛苦;有的用的高流量吸氧,偶尔一阵阵的剧烈咳嗽;有的腹泻严重,稍微一活动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的数字就急剧下降。查看患者意识,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仪器设备参数调节,检查皮肤,病情观察,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肌肉注射,俯卧通气,预防压疮,生活护理,心理支持。

这些原本驾轻就熟的操作流程在厚厚的口罩和、防护服和满是雾气的护目镜下也显得特别困难,没一会儿我们就会汗流浃背。渗出的汗水在防护服上凝聚在一起,开窗通风又让环境温度很低,坐下来书写护理记录的时候,冷却的汗水又开始汲取身体的热量,总让人忍不住打一个寒战。

很多患者的病情还在恶化,插管的病人越来越多,插管操作对医生和护士的感染风险都非常大,可是对病人争取时间度过危险期却是十分有效的。由于疫情初期防护设备物资的紧张,每每此时,都让我们心怀忐忑,但是大家都艰难的选择了坚定的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就是患者生命的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可以累倒,可以病倒,但我们绝对不能放弃。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