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掀起文学创作“热潮”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徐世聪 阮长兴

日前,记者采访通山县作协获悉,全省最近出版的5本新书中,有3本是通山作家的新作。这种文学创作的现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较为少见。一群群优秀的作家,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已组成该县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佳作层出不穷

“受疫情影响,新书昨天才到,现在正在联系网上商城出售中……”9日,通山县乡土作家袁丽明对记者说。袁丽明撰写的新书是散文集《嘘,这里有幸福的声音》,这是她业余写作10年来,出版的首部作品。

该书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共16万字,分“垅里垅外情深长”、“特别的日子”、“舍南舍北皆春水”、“舞动的时光”四辑,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82篇优秀散文,将作者的写作历程、情感世界和人生感悟囊括其中。

袁丽明供职于该县文化馆,热衷散文创作,是咸宁市作协会员,发表的作品见于《咸宁日报》等各大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作品字数超过60万字,是本土文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袁丽明的出书并不是唯一例子,近期,全省最近出版的5本新书中,有3本是通山作家的新作,除袁丽明外,还有徐清奇的《樵歌唱晚》、徐金秋的《身体的花朵》。

诗集《樵歌唱晚》是诗人徐清奇从工作岗位退休后,花费3年间写的,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诗集分为老家印象、童年琐忆、人生感怀、明珠览胜、岁寒三友、四季即景、清明遣怀、九宫拾景、山中访友、诗友唱和等十辑,勾勒出了诗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对于中国传统的诗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徐金秋是湖北省作协会员,文字散见《诗潮》《星星》《上海诗人》等刊物,及选入各种年度选本。有散文选入多所学校中考试卷。散文集《长箫短笛》入选湖北省“三人行”文学丛书。

《身体的花朵》散文诗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徐金秋继散文集《长箫短笛》选入湖北省作协“三人行”文学丛书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列入“21世纪散文诗”丛书第六辑,收录2015至2017年百多章作品,分为五辑。

书写战疫担当

疫情之下,文字绝不缺席。疫情发生以来,该县作协携手本土作家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的文学创作,通山作家、诗人纷纷以笔为援,同心战疫,记录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那些感动的、温馨的、励志的点点滴滴,总能让读者品咂出战疫人精神与态度。

疫情发生以来,该县作协积极响应省、市作协号召,面向全县文学爱好者、作家和作协会员开展了“众志成城抗疫情,通山作协在行动”征文征稿活动,目前已收到1000多篇投稿,这些作品以小见大,充分体现出“众志成城 同心战疫”、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与此同时,该县作协还通过《通山文学》等作协微刊阵地发布抗疫诗歌及记录疫情时期生活和心路历程的优秀作品。目前,湖北省作家协会已刊发了《以我微弱之光,汇成爱的海洋》《守门人》《白衣天使》《武汉,不服周》《在你身后》等通山作协会员创作的优秀抗疫诗歌、散文。还有会员管雪梅创作的《“战”在疫情火线的第一天》描绘了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会员夏莹创作的《疫情在前,警察不退》呈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感人画面;会员程浩写给医生妻子的一封信《今天你如愿走向战场》,体现了抗疫一线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情怀。

“多位会员奔赴抗疫一线认真采写、积极收集素材积累故事,第一时间投稿本地媒体,并为后续创作现场感更强的报告文学做好准备。”袁丽明是该县作协副秘书长,她介绍,截止目前,本地媒体已采用县作协会员撰写的新闻稿件已逾50余篇。

其实在通山像这样的文学“记录员”还有很多,他们在防控一线、在企业车间、在乡下农村……每天却做着相同的一件事,用手中的笔,忠实记录着这次疫情的动态和因此呈现的人性之光、社会形态,用文字为大家留下一些碎片化的记忆。

传承创作精神

一直以来,该县文艺氛围非常浓厚,目前全县有1000余名文学爱好者,其中中国作协会员2名,省作协会员28名,市作协会员 82 名,县作协会员 200 余名,每年创作发表作品 1100余篇(首),出版专集六七部。特别是近年来,创作成果十分丰硕,以孔帆升、倪霞、成丽等为代表的通山作家,更是成为了全市文学青年学习的典范。

早在2018年,该县就成立了作协“创作基地”,组织作家群体采风交流,助力作者更好地贴近生活,提高会员创作水平,立足于农村基层生活变化,致力于创作反映人民呼声和时代要求、历史进程的优秀文艺作品。

以《通山文艺》为例,该平台不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作家队伍。助力通山文学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五十年代出生的阿木、六十年代出生的孔帆升、七十年代出生的袁回、众多八零、九零后的网络文学新秀……可以说,通山本土作家群体,一代代人的成长衔接得非常顺畅,在文学创作的脉络上没有断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当代,文坛都留下了通山文学的痕迹和光彩,并且每个年代在这个地方都可以列举出很整齐的群体。这在咸宁各县市区当中遥遥领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县市来说也并不多见。

该县作协主席倪霞介绍,通山民间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勤奋创作,围绕文化热点、乡土生活、旅途感悟等创作诗歌、散文,近些年来,文学创作体现了集中爆发的趋势,持续体现了通山文学热现象。

从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通山籍作家或许已经在地理上离开这块土地,但是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印记,能从中看到他们的根在哪里。通山的每位作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群体的出现散发出一种共性的光彩。所以,“通山作家群”这个概念是应运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