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通山:一颗枇杷引发的回味

大畈枇杷产业立足于“特”,不断做大做优,已经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特别是助力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

眼下,枇杷丰收了,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游客锐减,加之枇杷保鲜时间较短,而当地收储能力有限,枇杷滞销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呼吁,希望更多市民网民关注大畈枇杷,购买大畈枇杷,帮助库区果农丰收又增收!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近日,记者从通山县城沿核电公路来到大畈镇板桥村,随处可见当地果农正在路边摆摊售卖枇杷,吸引过路游客停车购买。

步入果园,则漫山遍野,金果挂枝头,芳香扑鼻,游客络绎不绝。

把品质做优

枇杷,因其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是我国南方名果,而通山大畈枇杷更是久负盛名。据县志载,大畈枇杷已有近300年历史,域内尚存百年古枇杷树70余棵,其中大畈境内就有35棵。

板桥村6组枇杷园旁道路上,来自江西的王女士摘下一颗剥开果皮,金黄饱满的果肉露了出来。“枇杷大、甜,水分很足。”品尝完后,王女士连连点赞。

“我们这环境好,枇杷品质很特别,来过的人都说好。”看着一波接着一波的游客入园采摘,农户阮望华乐开了花。

通山县为低山丘陵地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等环境特点,适合枇杷生长。加之大畈位邻富水湖,且区域内土壤为红壤砂质土,偏酸性,形成了更利于枇杷生长的小气候,所种出的枇杷汁多肉厚、美味可口。

2012年,“隐水洞”牌枇杷获得国家绿色品牌认证;2019年,“大畈枇杷”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也有独特优势。”通山枇杷协会会长袁观强说,为不断提升枇杷品质,该镇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合作,将大畈枇杷基地作为实验基地及苗圃,不断研究新的技术提升枇杷品质。同时,通山作为果菜茶(枇杷)有机肥代替化肥试点县,始终坚持优化肥料品质,研究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发酵等技术,既保护了原有优良种植环境,还改善了枇杷的品质。

此外,该镇每年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实现品种、品质得到双提升,让原先3-5元/斤的枇杷提升至10-20元/斤。

目前,该镇已有25个枇杷品种。“大畈枇杷”已经收入百度词条。

把规模做大

“有些袋子套得早了些,要等枇杷长出来后再套。”白泥村留驾山枇杷基地内,袁观强正对贫困户王能望进行技术指导。

王能望今年62岁,早些年因炸矿石不慎将左手前臂炸断,家庭生活陷入困境。2013年,看着家乡枇杷发展越来越好,他开始尝试种植,在枇杷协会的帮助下发展越来越好。

“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送了许多化肥。”王能望说,枇杷协会经常组织科学栽培、土壤改良、蔬果套袋等方面技术培训,补齐了他种植技术方面的短板,增强了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如今,王能望种植的枇杷由最初的六七亩增至30余亩,亩产量也在逐年递增。

“只要农户愿意种,我们都大力支持。”袁观强说,每年都会举行多次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技术,增强发展信心。

板桥村6组村民缺乏技术,导致枇杷产量低,不少树出现枯萎现象,组长章勋江组织前往枇杷协会学习后,不仅产量提升了,连枇杷的口感都变好了。

眼下,通山枇杷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所+政府+枇杷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产量、品质逐年提升。

“镇里也有不少好政策,提升了村民积极性。”镇党委书记程刚说。

为促进枇杷产业发展,该镇对规模种植枇杷、基地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并对农户发展枇杷种植产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同时每年安排种植户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提升农户内在能力。此外,该镇还为种植户购买种植保险,进一步降低其投资风险。

技术有支持、政策有保障,大畈镇枇杷产业日趋壮大。目前,该镇已有2300余户枇杷种植户,总种植面积达1.8万亩,2019年综合产值1.6亿元,还带动了通羊、大路等乡镇发展枇杷产业。

把销售做活

板桥村民徐敏家住核电公路旁,今年2亩枇杷大丰收,往来游客带货是她主要的销售对象,虽受疫情影响游客不及往年,但她依旧信心满满。

“每天都有人来,周末人更多。”徐敏说,大畈枇杷名气已经打响,况且隐水洞、富水湖、九宫山等知名景点就在附近,不愁没销路。

近年来,大畈镇立足旅游资源优势,以“枇杷小镇”为招牌,以“游览生态枇杷园,感受乡村醉美风情”为主线,以“采摘生态绿色果品,享受淳朴乡村风情”为载体,连续三年举办枇杷旅游节,全面提升“大畈枇杷”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据悉,去年该镇共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规模较小的通过游客消耗,大规模的还有其他固定销售渠道。”袁观强说,除游玩采摘外,还与各电商平台、超市建有合作。

为打破单一游玩采摘销售方式,该镇积极与各大电商、超市等联系,不断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目前已与邮政、汉购网、中百等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余国义是鸡口山村农户。2017年发展了1500亩枇杷园,今年已大量挂果。“我这是新园,目前部分果子口感不是很好,计划送往枇杷酒庄。”余国义说。

余国义口中的“枇杷酒庄”是一家枇杷深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枇杷酒、枇杷膏等,总投资1000万元,引进枇杷酒生产工艺设备,年产酒量可达500吨。

“农户销不完,我们进行保底采购。”枇杷酒庄负责人阮峰说,新鲜枇杷保质期较短,酒庄收购制成酒,既为农户提供保障,还增添产品附加值。

去年枇杷节期间,枇杷酒等产品深获游客喜爱,供不应求。

眼下,八福康枇杷产业园项目实施“生态农业+枇杷加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生态旅游与枇杷种植及加工产业融合,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300吨枇杷饮料、2.5万斤枇杷膏和10万公斤枇杷茶,进一步保障农户枇杷有路可销,同时自身将以电商形式打开市场。

目前,该镇还将探索抖音传播、网红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发展的黄金大道。(特约记者  邓昌炉  文虎   通讯员 全闯 郑梦溪  )

(编辑:葛素文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