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青 陈红菊 通讯员 赵海波
绿色刨金是什么样?5大园区绘风景
深山里创富,绿色中掘金,是个什么样?
一道水果廊,果香弥漫;一片畜牧舍,鸡跑雀闹;一个小水库,鱼跃人欢。还有古韵的竹楼,现代的别墅点缀在群山之间。
7月11日,从咸宁城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通山县杨芳林乡的竹林风生态园(以下简称竹林风),顿生一种悠然下南山的感觉。老板徐永明就在这片“南山”下,操持着绿色事业。
因为雨季,竹林风当天没有游客,徐永明在蒙蒙细雨中一路分享着他的梦想与实践。
竹林风建设目标是打造创意农业旅游示范区。用徐永明的话说:这里卖的是田园游,卖的是精品农业,卖的是旅游示范。
竹林风区按5大园区绘就着田园风景。
森林保护区:封山育林4800余亩,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补天窗、去芭茅,栽树种竹,建成200亩苗木基地。现已栽植竹子、桂花、红豆杉等13万余株,种植金丝楠木、银杏、小叶紫檀等珍贵苗木1万余株。
农业观光区:在荒田荒地上连片栽花种草、栽植精品水果、观赏苗木,可采摘桑椹、蓝莓、无花果、杨梅、樱桃、车厘子等。现已建成3公里水果长廊。
畜牧养殖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畜养鸡、鸭各5000余羽,以及豚、鹅、孔雀1000羽。现已搭建家禽养殖场1600平方米,饲养鸡、鸭、孔雀等1000余羽。
水产精养区:改建库容10万立方左右的水库一座,实行自然放养、清水养殖。现已建成水上垂钓中心及亲子嬉戏区。
接待生活区:建筑现代化综合办公楼1栋,观光竹楼1幢,单层别墅3套。现已完成主体建设4000平方米接待中心以及观光竹楼,沿小溪修建人行道2公里。
难以想象,眼前的一幕幕,是从一片荒草地中开垦而出。村民陈飞水说:生态园所在地是过去的北山林场,当时山上郁郁葱葱,而山下芭茅丛生,由于没有路,村民基本不来这里。
难以理解,有人愿意投巨资,花大力在深山里刨金。村民徐志坚说:城里有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前景,我们都想着走出大山到城里住,没想到还有人愿意从城里到深山里来。
老板为何回归农村?让乡愁枝繁叶茂
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背后是乡愁和憧憬。
2015年,竹林风由通山籍在江苏常州办厂的徐永明、余斌共同投资创办,计划总投资2.5亿元,规划总面积7000公顷。目前已经投入近4000万元。
徐永明为何回归农业?
徐永明有三重考虑:一是工厂经营中的货款回收难、酒桌应酬多、人才跳槽频,经营工厂令人烦心。二是农业是公认具备安全、长期投资价值的领域,投资农业令人安心。三是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看个太阳都得找角度,回归田园令人舒心。
竹林风为何落户大山?
徐永明有三重打算:项目好,山水是传统的旅游元素,适合打造“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地理好,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穿境而过,距咸通高速延伸线出口仅1.5公里,竹林风生态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好,大山的绿色养眼,大山的宁静养心,大山的空气养生。
养眼、养心、养生可不是虚谈,徐永明讲述了一位朋友的故事。
徐永明的朋友是一家上市企业财务总监,由于长期高频、高压工作,朋友耳朵失聪。失聪后,给朋友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渐渐的产生抑郁症状。
一个偶然,朋友听说徐永明在大山里掘金,相约来到竹林风。一到竹林风,朋友就喜欢上这里的山水、空气、田园,小住一段时间后,竟连抑郁症状也有所缓解。此后,朋友除非紧要事情离开处理,大多时间在竹林风远程办公。
“竹林风建设5年来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担当。”老板余斌说,竹林风不仅是一个农业项目,一个旅游景点,一个养生之所,还融入杨芳林乡整体旅游资源,发展了旅游产业;有效利用荒山荒田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优化了生态环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踏平坎坷成大道
5年来,徐永明、余斌全身心投身竹林风建设,竹林风生态园也成为了幕埠山绿色产业带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如今,美丽的风景却掩不住徐永明忧愁:水果长廊罕有人采摘;接待中心少有人接待;种植大棚没有产出效益。
好风景为何叫好不叫座?“竹林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让我夜不能寐。”徐永明说。
夜不能寐的徐永明,想着四件事。
发展乏力。前期数年的打造,生态园已初具雏形,但由于产业政策对接不够,加之效益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后续资金投入无法接续,可持续发展乏力。
资金缺口。前期生态园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沟渠配套不完善、产业路等级不高,要提档升级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技术指导。两位投资者都是办厂经商的老板,对农业技术和农旅经营一知半解,极度缺乏专门人员的技术指导。如2017年投资300余万元兴建的6000平方米立体恒温恒湿种植大棚至今无法产生效益。
规划升级。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在2015年聘请武汉一家农林规划公司制订。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原有规划已不适应发展进程,亟待修编完善。
面对困难,两位老板都没泄气。
“办法总比困难多。”徐永明说,多年运营企业的经验证明,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只要方向对,用心走下去,总会有出路。
“踏平坎坷成大道。”余斌说,有政府的支持,有朋友的相助,有自身的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目前,竹林风正在进行内外发力,对内寻求亲朋好友,商业伙伴给予资金、技术、智力方面的支持。对外寻求市级相关涉农部门予以产业配套、技术支持、规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