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头的老黄牛------自主创业、退伍军人王贤礼养牛记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张长征)天没亮,一般在凌晨两点钟,在通山县洪港镇偌大的沙店村,有一户人家的灯最先亮起,有一个人悄悄披衣起床,发响垃圾清运车,他要到杨林、西坑、江源等9个村收集垃圾清运,还要赶在上午十点前,将30头牛放牧到山坡上,他处理好村小组事务后,下午,接着又去收集垃圾清运,傍晚,又要去收牛进栏。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忙忙碌碌的人是一名自主创业的退伍军人,名叫王贤礼。

王贤礼原是武警安康市石泉消防中队退伍战士,1992年2月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93年退伍后被组织上安排在中建三局上班,两年后下岗即去浙江温州打工,整整10年,面对打工的微薄工资与入不敷出的生活困境,这个不甘于现状又没有多少文化的汉子,深思过、困惑过。他常想起兄弟姐妹9人,在一座不足50平方米的两间泥巴房里,依靠父母含辛茹苦抚养而相继长大成人,自己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家放牛,13岁学会犁田撑耙,唯一的收入来源靠砍柴卖茅杆贴补家用,在20岁时,老父拉着他的手说:“老八啊,咱们兄弟多,你应去为国尽忠,当兵去吧”,参军后,他一心想留在部队干一辈子,因他文化少,识字不多,三年后就退伍了,回到穷乡僻壤面对家徒四壁,1994年他相中了现在的妻子段春蓝,女方家人嫌其家贫开始死活不同意,但其岳父识得其军人出身,作风正,人实在,肯吃苦,才松口允许这门婚事。通过夫妻的打工生活,他盖起了两层的楼房,但是,他的生活是左支右绌,仍看不见幸福生活的曙光到来。

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村子一年一个变样,农村的发展势头对他注入了强心剂,他决心回到家乡谋图发展,他起早贪黑跑客运线路,因其人缘好,乐于助人,村里人有急事,或生病或生小孩,即是半夜三更,请他的车随叫随到,从不多收一分钱,赢得了村里“爱心专车”的美誉,但几年来跑客运也只是攒多存少,去年,有关部门看中了其吃苦耐劳有甘愿奉献的精神,决定让他承包9个自然村的垃圾清运工作,他十分珍惜组织的信任和来之不易的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他决定卖掉了客运车,一心扑在各乡村为民清洁卫生大清除中去,平均每天转运垃圾9余吨,月均达60余车次,每日走村窜户行驶里程至少80余公里。特别在新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他发扬部队军人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牺牲的精神,始终坚持每天做到了转运垃圾不过夜,带走垃圾不留死角,清理垃圾不留骂名,确保村民有一个洁净的卫生环境,做出了一线抗疫人员突出的应有贡献,村文书成家强说:“抗疫期间,家家户户是闭门抗疫,王贤礼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在外转运垃圾,从来不见他休息过一天”。在各村庄,乡民们看见清洁车天天在村里转圈,倍感亲切,家家户户纷纷对他伸出大拇指:不怕病毒感染的大英雄!

当年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退伍了,更不忘军人本色,王贤礼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又是党员,一直在想为老百姓做些什么?2011年,在他回乡时,他被村民选举为沙店村民五组组长,大家都期望这个部队培养出来的老兵能为村民致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了不负众望,他通过对村民致富门路的摸底,根据家乡民情民风和居地的实际情况,沙店村山多地少,茅林旺盛,他认为这是养牛的好地方,但乡亲们摸不透养牛的门路,担心投资后的风险,任其劝说都会摇头,他只好自己先行先试,到处学习和请教养牛知识,率先购进10只黄牛崽一边试养,一边钻研养牛防病治病知识,不到三年来就赚了大钱,随即又购了三十只牛崽,并为领头牛装上了“实时跟踪”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手机可以知道牛的行踪动态,既方便散养管理又方便查找。村民发现其发财门路后,纷纷效仿,先后共有8家农户加入养牛行列,一个人带动一个沙店村养牛数量达260余头,产值超400万元,如今,这里牛群满山坡,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村,王贤礼也成了有求必应的养牛常见病的治疗“专家”。

军人作风磨炼了一个人勇于担当的过硬素质,共产党员的信念始终抱有一心为民服务的态度,当村组长以来,特别在配合扶贫脱贫工作中,王贤礼是一名党员又是退伍兵,他扎根大山,情系乡亲,凡事他冲在最前面,起到了兵头将尾的干部作用,将党的温暖及时送进千家万户,将党的政策准时落实到户到人,关注村民生活适时根据实际情况立刻想尽办法做好“传帮带”作用。近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村民先后新修通村级公路4公里,建造村民娱乐广场近400平方米,村支书王冬生夸赞道:“说王贤礼是村里领头的老黄牛较贴切,勤扒苦做,扬鞭奋蹄,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耕耘不止,从不言苦,不言累”。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能有今天的一点点进步,应牢记党对我的教育指导,更应不忘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作风,让我越干越有劲!”。王贤礼乐哈哈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我退伍后,从没有向国家伸过手,儿子送去部队参了军,入了党,退伍后成了一名公安协警。2012年,还添了一个儿子,今后要好好培养,不能像我一样没文化,爱人每天和我一起去晨牧晚归,家庭收入也稳定,养牛收入也可见,今后应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村里人和睦相处,家家都有奔头,日子越来越滋润,而今,肯吃苦就有望头,比起过去没有盼头的苦日子,那是天隔地的距离”。

(编辑:葛素文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