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母亲的幸福晚年

母亲的幸福晚年

作者:孟令洋

十几年前,我最小的弟弟得了重症肝炎,住进了武汉协和医院。经过医生一个多月的艰难治疗,弟弟终于病愈出院了。但弟弟辛苦打工几年攒下的积蓄都填进了医院,还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务。出院后,弟弟回老家调养身体。其时,母亲已年过花甲,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健壮的风采,但布满沧桑的面庞却依然坚毅。为了弟弟,母亲洗衣做饭,熬汤煎药,衣不解带,夙夜照料。用慈爱的双手拂去了弟弟身体的伤痛,用温言细语消蚀弟弟心中的愁苦。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弟弟似乎都没有感觉到四季的变化,身体又恢复到了病前的模样。在第二年的春天,弟弟又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回到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车间,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勤劳、柔韧是母亲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才让母亲带领我们一家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父亲去世时,母亲才四十多岁,最小的弟弟还不到十岁。命运却不容许母亲有哭泣的时间,因为七个孩子只有老大一人成家,还有几个孩子正在读书,一群孩子要吃饭、要上学。母亲在,家就在。如果母亲走了,我们姊妹几人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或四处逃散,或碰壁而死,悲惨的命运不难想象。母亲虽然没读过书,却深知其中的道理。她要尽力维系我们这个家,让我们在她柔弱又坚强的臂弯下不至于感到恐惧,受到惊吓,即使电闪雷鸣,也能安心睡到天亮。而母亲承受的辛酸,岂是我们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




感谢苍天,我们都顽强的长大了。就像枯朽的老树下的幼苗,也长成了茁壮的大树。我们兄妹几个一个个都成家立业,分枝散叶了。母亲没有选择和我们在一起,而是选择和小弟住在一起。2017年,作为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弟弟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在老家建造新楼房。在建房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要到工地转一转,看一看,打打下手,劝都劝不走。也许是母亲太高兴了,也许是母亲年纪确实老了,有一天,母亲从楼梯间上摔了下来,满脸是血。大家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由于时间仓促,弟弟没有带足住院费,医院开通了医保绿色通道,让母亲很顺利住进了医院。经检查,母亲胸肋骨折,伤势十分严重,但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住院不到一个月就能下床走路了。有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我们并没有背上经济负担,母亲也没有了过多的忧虑。不久,弟弟的新居落成了。一直住在老屋不肯离开的母亲,在大家的劝说下终于恋恋不舍地走出了老屋的大门,来到了弟弟的新家。为了让母亲生活方便,住得舒服,在北京工作的侄女,专门为母亲添置了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全套家电设备。难得可贵的是,母亲虽然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还学会了用手机,时不时能和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聊上几句,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秋菊,绚丽又热烈。



母亲一生节俭,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勤俭的习惯却依然未改,虽然她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花,但天气晴好的时候,她仍然会上山捡柴,依然会耕地种菜。我们并不反对母亲做一些轻微的劳动,这样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和村里的老伙伴一起聊天,是她最大的生活乐趣。我们做子女的,也只是让她生活无忧,在节假日去看看她。带上她喜欢吃的食物,一家人围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母亲依然忙上忙下,乐此不疲。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有些笨拙的动作,我心中难免会生出一丝隐痛:这样祥和美好的日子,为什么没有早点到来,让母亲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和折磨?但这样美好的日子还是来了,不是吗?如果父亲在天有灵,也一定会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