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王能朗 通讯员 吴忠发)“每个月不仅能赚2000多元,还能照顾到家里,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大暑时节,在扶贫车间打工的搬迁户丁金萍,谈起易迁后的生活,笑意写在脸上。“安置点旁边还有学校,小孩上学也不愁。”
丁金萍是2018年搬进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易迁点的易迁户。这个易迁点位于大畈镇集镇郊区,2016年开建,2018年竣工,安置易搬户82户297人,是通山县最大的易迁点。
去年,在县易迁办协调下,大畈镇与县荣浩电子厂和深圳永钜电子公司联系,在安置点旁建成可提供就业岗位320余个两家扶贫车间,丁金萍成为第一批工人。
“房屋宽敞明亮,住着特别舒服。”谭慧娟2018年初住进易迁点新房后,生活大变样。“最让我高兴的是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谭慧娟因病无法外出务工。最初,镇政府安排她在安置点内担任保洁员,每年可增收4000元。今年,她感觉身体状态好转,想再兼任一份工作。经镇上推荐到镇内邮政银行担任保安,每月可增收1600元。“房子有了,收入增加了,我要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将来回报社会。”
“党的恩情说不完啊。”安置点楼下的养老服务中心内,85岁的阮世龙正在下棋,谈及易迁,他放下棋子。阮世龙是原官塘村8组人,住在不到50平米的泥巴房中,拥挤且不安全。搬至安置点,分得120平米南北通透的房子,老人甚为满意。“我和老伴每月能领700多元政府补贴,我每年还有720元高龄补贴,吃饱穿暖没问题。每天还有这么多人一起玩,十分开心。”
让易迁群众发展有门路,就近有事做,经济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通山县易迁办主任郭超喜介绍,通山县易迁遵循的原则是“三沿”兴“三业”:沿集镇建安置点,带动易迁群众发展二三产业;沿路建安置点办基地,带动易迁群众发展种植业;沿村庄建安置点办扶贫车间,带动易迁群众从事加工业。目前通山县有4206户12646名贫困群众住上新居,生产有门路,生活有保障,贫困户易地搬迁搬出了新前景。
(编辑:谭茜 编审: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