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 | 走出大山的通山包坨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以山多闻名,山里人勤劳开垦山地,多种红薯。大山里的红薯产业养活了许多代人,也将“通山包坨”这样的当地特产延续下来。

入秋之后,当地人就能挖红薯了,挖回来的红薯淘洗干净,先被做成红薯淀粉。红薯淀粉传统的手工加工过程需要先将红薯打碎,然后摇浆过滤,最后坐缸沉淀,去水后就是比较纯净的湿淀粉,再去晒好,就可常年存储。

先有红薯淀粉,然后有通山包坨。做通山包坨先要做馅料,油豆腐、白萝卜、五花肉、香菇、干笋、花生仁等都可入料,不同人有不同拿手搭配的馅料做法。

在通山县,家里来客办席,村民们会提前一起帮忙将通山包坨做出来待客。

“我是通山的媳妇,一直在外乡。记得以前,公公和婆婆常常给我们做通山包坨吃,有讲不完的通山往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通山印象。”通山包坨产业开拓人万咏说。

因为这样的影响,多年后,万咏和先生回到家乡,选择了通山包坨作为晚年事业,并且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通山包坨在保持地道用料和风味不变的前提下,移植到食品工厂中批量生产,向市场稳定供货。

“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现在我们逐渐走通了,所以大家都叫我‘包坨姐’。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探索如何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能吃到我们的通山包坨。”万咏说。(记者 陈周璇)



图为村民在清洗红薯

图为红薯淀粉手工制作过程

图为村民们一起制作通山包坨



来源:新华网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