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艺扶贫采风日记:一方桑梓一世情

通山富水河畔视频

一路清风送我行,喜回老家看脱贫。

旧梦难寻叹游子,新村遍访醉乡音。

青峰历历绕富水,碧野频频布彩云。

通山自有阳光道,越过暗柳见花明。

一方桑梓一世情

作者:孔艺

2020年11月25日下午4点多,当车开出通山县城,一路向着富水河飞奔,急切切地,我的心也飞向了故乡。窗外细雨,不徐不疾,润物无声。田野山岭河流,都被洗得更加青幽,一幅幅亲切而又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让人看了顿时心生欢喜。

近了,更近了,真是“近乡情更怯”呀,我心中突然生出丝丝怯意,不知已出走多年的我,在乡亲们的眼中,是一个尘满面、鬓如霜的陌生人,还是昔日那个扛着放影机将山路踏遍、不擅言辞只爱笑的孔家少年郎?

一、雨游富水河

通山自古以来是不缺水的。这里的地名,很多与水有关。如我出生的下泉村、隐水洞和这富水河。富水河的水“富”得真真切切,名不虚传。若是晴日,这河面一眼望去便是烟波浩渺,直通天际。今天一路有雨,虽然我们上船时冷雨已停,但富水河刚刚接了天水,云烟缭绕,淡青之中隐隐透出一汪汪碧蓝,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刚到慈口我就迫不及待地与梁兄以家乡远山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太美了!我暗暗感叹。只见身边的梁兄肃然观察着两岸风光,正快笔在画本上速写,仿佛是在与拍照的人竞速。和此行的大多数人一样,梁兄是第一次来到这条被我们通山人称为“母亲河”的富水河。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富水河恣意生长,就像一个没人管的任性撒欢的孩子,而现在经过治理后,它已然显得成熟和美丽多了。

游船乘风破浪,一路水花飞溅,如穿行在十里画廊。河道宽处似洞庭坦荡,窄处如桃源通幽,还有岛屿棋布,雾送云迎。

若是赶在十月里来,河两岸必定是金黄色的——那正是金桔满坡的时节,金山绿水,渔歌互答,清香四溢,斯乐何极?可现在惟有苍松翠竹悄然拥立,投下深深浅浅的倒影,不知是山色浸染了碧水,还是这碧水滋养了青山。

青山新雨后,空气格外清新,时闻鸟鸣啾啾,伴我们一路看景,看夹岸山峰似龙、似龟,看隐水洞、凤栖洞、乌岩峡谷、莲花朝圣、牛鼻穿孔……待看到富水大坝、鱼市人家,听领队讲述富水河的治理历程,更使人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造化新景的脱贫攻坚力量而感叹万千。

返程时,雨突然落了下来。雨洒船舷,雨点拍窗,淅淅沥沥。大家意犹未尽地收起画笔,才发现手都冻红了。众人都笑这里美得令人物我两忘。我也笑了,笑得格外开心,为故乡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细心的接待人员准备了雨伞,有书画家继续冒雨采风,于是,甲板上一下子开出了七八朵绚丽的伞花。

我悄然独坐于船舱之中,贴窗听雨,不由想起一首宋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少小离乡老大还,已人到中年的我,所幸今日乘坐的不是客舟而是归舟。亲眼看到家乡变得如此美丽,我竟难以言表。不知这山这水这烟雨,在同行的丹青手笔下会演绎出怎样的佳作?

二、烟雨石门村

也许是血液中的乡情被唤醒了,这一夜竟有些辗转。听风卷松涛,雨拍窗棂,梦里依稀眠在泉边,眠在通山下泉村那祖屋之中。

醒来时天还未亮,但睡意全无。大山中走出来的我,只要见山就感到格外亲切,看看雨已停,便背起相机往招待所的后山走。在寒冷的天气下,往往比较容易产生饥饿感。不知走了多久,我竟感觉有几分饥饿,于是,便信手拿了包里装着的大畈麻饼来充饥。

大畈麻饼是大畈镇的特产,昨天我们刚到该镇,乐平兄便将五十张麻饼塞给我,鼓鼓囊囊沉甸甸的,装了好几个食品袋。乐平兄姓肖,供职于县政协。我与他自1981年相识后,一直未能得见。如今,老友重逢,他竟仍然乡音未改。

我一直喜欢吃咱们家乡这个麻饼,但那时候大伙都穷,只能偶尔吃到一口,总觉得是人间无比的美味。记得有一次我们是哥几个分食一张,那时我就想,‘苟富贵,勿相忘’!"此刻,我边走边吃,乡情友意怎么也品尝不尽。

到山顶时天已大亮,从这里可俯瞰通山县城。群山连绵,河流纵横,村庄苏醒,炊烟升起,远闻鸡鸣犬吠,近听山鸟晨诵,我的心顿时变得格外柔软,软得像有泪水沁出来。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呀,它是我的根,我的魂。

顾盼西北,依稀可见一个依山伴水的村落,那是我们今天要去的石门村,自古而来便是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明清时期是湘、鄂、赣必经之道,至今仍有完好的长夏畈古民居。如今乡亲们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古村更加美丽,这里也曾是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湖北主会场。

回头东望,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则是我生养我的下泉村。在那里,父亲曾教我们练字习武,母亲曾为我们煮饭缝衣……

2019年2月19日,《书法报·书画天地》曾对哥哥孔奇作过一个专访,首次刊登了一张我们家的黑白老照片。那是父母双亲与我们三兄弟的合影,背景是祖屋,是那种青砖泥坯的土房。父母坐在前排,轻轻拉着三弟孔双的小手,而当年8岁的我,则一本正经地与神采飞扬的大哥孔奇站在父母身后。后来我常回想,为什么会有这少年老成的模样,只因儿时拍照不易,所以我慎重得如同过年。

伫立山顶,往事如烟。谁能想到现在拍照如此便利,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故乡这满城风光揽入相机珍藏?我想起辛苦一生,含着热泪拍照的父母。如今,只见处处美景,家家新房,再也难以看到我家祖屋那种晴天透风、雨天漏水的土房子了。哦,故乡广厦千万间,父老乡亲俱欢颜,子美先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早已换作今朝的盛世欢歌了。

清凉的晨风中,纵目四顾,感慨万千,让人忍不住想要吟诗一首:

一路清风送我行,喜回老家看脱贫。旧梦难寻叹游子,新村遍访醉乡音。青峰历历绕富水,碧野悠悠落彩云。

通山自有阳光道,越过柳暗见花明。

通山,我梦中的故里!我的桑梓之地!愿你在阳光大道上稳步前行,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作者介绍

孔艺,1960年4月出生于湖北通山,武汉大学毕业,著名出版人。系湖北省旅游文化促进会理事,湖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寻美论道——孔艺书画评论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1984年12月调入长江文艺出版社,后分社到湖北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2001年辞职下海创业。1987年湖北电台、《湖北青年》分别发表了专访。1989年获首届“武汉青年摄影十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大型摄影展览并获奖,《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国农民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国摄影家》《现代摄影》《深圳特区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幅。1998年设计的大型画册《大写照-98抗洪纪实》获全国装帧设计金奖。《关广富画集》获2000年省设计银奖,《文化清江》获2000年省整体设计铜奖。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摄影家全集》《摄影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华卷》等重要名录。2007年担任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画册总设计,其设计制作的《王霞宙中国画艺术》和《中国历代文星图赞》分别荣获“金牛奖”金奖和银奖。

(编辑:刘正杰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