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活动】“六大招”扮靓生态通山——通山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创建纪实

云上通山报道:前不久,通山县再获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松茂竹翠,曲径通幽。拾阶而上,一步一景。俯瞰通羊河,玉带绕城,波光粼粼。沿河栈道,亭台楼阁,树木翠竹,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到通山乡镇游玩,也是一路风光不断。来通山的游客都纷纷赞不绝口,乐而忘返。凤池社区一位健身的王姓老人说:“现在的山城变美变靓了,市民的获得感舒适感幸福感大幅度提升了。”而这一切,与近年来通山致力于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创建有很大关系。近日记者到通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访,了解到该局用了“六大招”来扮靓美丽宜居的通山。

大摸底。“我们的居住环境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去年12月24日,通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小斌告诉记者。该局早在去年4、5月份就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全县的居住环境的意见,对全县进行大“体检”大梳理。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听取专家组的意见。还派专职人员深入城区迎宾、新城、古塔、洋都、马槽桥、凤池、双泉、南门桥8个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到诸如设施投入、出行、停车、如厕、上学、就医、运动、绿化等方面的问题。找准短板,采取谋划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的近期中期长期整治方案。

大规划。去年元月15日,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中标,作为制作通山总规划牵头单位,3月11日签订了总规划编制合同。到12月份完成《通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一张图”、“双评价”、“双评估”、三条控制线划定的初步成果和部份专题研究。还制定了《通山县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专项规划(2020-2035)》。其次是完成了《通山县全域村庄布局规划》。全县187个行政村,需要编制规划的村庄168个。其中集聚提升类86个、城郊融合类32个、特色保护类14个、撤并搬迁类2个、其他类型38个。去年完成村庄规划48个,其中完成大竹、界水岭、畈中、南林、硚口、遂庄、泉港、中通、石门9个示范村,南林、洪港、大畈等39个整治村。

大建设。大力改善城区综合交通、106国道、幕阜山旅游公路、九宫山旅游线路、南岸公路等城市道路,进行提档升级。高标准塑造城乡风貌。通过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沿街和九宫山旅游沿线建筑立面外墙装饰改造、店招店牌改造、人行道铺装、绿化整治、环卫设施改造、灯箱广告改造、供排水管网改造、路面黑化等方面进行整治,促使街道立面、天际线和环境完美协调,彰显鄂南民居特色。

在九宫山镇,进行了城区人居环境的整治,比如拓宽马路,人车分流,完善交通组织(增设垃圾箱、停车位、路灯等),改变徽派古建,恢复通山原有历史民居鄂南建筑风貌。在南林镇,进行了人居活动、建筑特色、功能使用相结合的城镇改造。新城大桥、通羊河“一河两岸”、凤池山森林公园、科奥产业园供水供电设施等一批群众和企业热切期盼的事项提档升级;

结合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既有建筑拆除工作,逐步退出公共建筑,严格控制一河两岸建设,从建设广场、新增社区公园和公共停车场三个方面进行规划统筹,主动还空间于市民,大力拓展旧城区公共空间。如实验小学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周边组织,拟增加人行天桥。邀请知名设计院拿出西站路口、一中和实验小学门口交通组织改造方案,解决交通拥堵及安全出行问题,建成后将大大改善社区人文景观。

科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创造干净、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宜居水平,方便居民生活。比如上焦市场杂乱无章,整改后大变样。滨河苑,增添卫生室、充电桩和公共文化场所。还改造了造纸厂小区、民营小区、水榭天品小区等。

加大文明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社区、服务群众为宗旨,增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改善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社区综合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共同缔造”理念。通山县城区和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辖区各类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资源优势,县城区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打造便民服务、健康医养、日间照料、文体活动等社区服务平台。比如自然生态公园式文明社区隆鼎丽都即是。自然生态公园美丽乡村通羊镇港口村、南林石门村即是。通过自然生态公园建设促推出了文旅产业,如龙隐山旅游度假区。

大力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步建设一批地下综合管沟,有效避免“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现象,逐步完善城市地下“生命线”。比如从县政府到人民医院的管廊建设试点。

大修复。拓宽延伸通羊河生态廊道建设。如从石油大桥到二小对面的廊道建设。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本着保护和修复环境的原则,进行消落带生态修复、自然岸线恢复、环境治理、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亲水步道和骑行绿道建设,打造集生态防洪、健康运动、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生态滨河绿楔,打通县城区内河水系,努力建造“山、水、林、田、湖”生态全要素的自然地理大格局。

大力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实施城市山体生态修复,根据尊重“自然规律,保护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保留现有的山体、沟壑、斜坡、水域等地貌,形成高差有别、错落有致、自然协调的特色景观。比如富有大桥对面、大畈下杨村的生态修复。洪港镇郭源村的矿山生态修复,已成综合性小游园,生态广场、水果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相结合,其修复效果已通过省市验收。

大力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为进一步恢复水体生态,实施河岸两侧的生态修复,通过水体生态修复恢复了水生态环境,改善了水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拓展亲水空间。我县正在有序推进通羊镇石宕河、大路乡石壁下河和吴田河整治立项招投标工作,全面实施生态修复。

大保护。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已纳入通山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已上升到国家级顶层设计管理。通山县村庄规划到2021年底将实现全覆盖。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要素已列入土地出让和城市建设必须的条件。在各乡镇政府已成立了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执法大队,保护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合法性进行。

大生态。全域创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大美画卷。拓宽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化通道,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这是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抓住生态基础优势,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中的一段话。

通山正是这样做的。“生态宜居”已成为通山发展新气象新画卷。采访中通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正确娓娓道来。五年来,通山始终着力建城市、美乡村,努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共同家园。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1.75亿元,实施城建项目56个,改造城区主次干道24条,延伸雨污、供水、天然气管网258.6公里,城区燃气普及率98%,绿化覆盖率38.8%。

改造棚户区3235套、农村危房5007户,6万人实现安全住房有保障。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引农进城3842户14276人,城镇化率达60.1%,提高18.7个百分点。数字城管高效运营,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8.95亿元,通车公路总里程3324.3公里,全面实现通乡二级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硬化。完成危桥改造近百余座,建设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1100公里,大畈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板富线获评全市“十大最美农村路”。

板桥、石门获评全国文明村,宝石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坑、中港入选中国美丽宜居村庄,西泉等11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程许等8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54个村入选全省绿色示范乡村,3个村入选全省历史文化名村。(特约记者 徐大发 通讯员 阮义堂)

(编辑:刘正杰  编辑: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