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装修房子,认识了泥工小王:中等个,很壮实,短发,嘟嘟的国字脸,两眼发亮,眼角微翘,见过的人都戏称他“康辉”,就是央视主播新闻的那个。
小伙名王成合,30岁,硬核的90后。别看年纪轻,干泥工已十好几年,做的精装修,经常跟人搭班子,在这一行中算是老师傅了。
王成合出生在通山县富水湖畔的留驾山,据说清朝乾隆年间当地百姓的纯朴善良,感动了路过的皇上,特地在那里留宿了一夜,“留駕”山因此而得名 。小成合似乎与功名无缘,读书一般般,爱交友,打过架,有几次被老师罚站过。初三那年,妈妈看他读书不上进,就说干脆跟舅舅打工去。谁知这小子正合心意,说跑就跑到广州,找了份外卖工,忙的时候只啃面包喝凉水,也睡过马路,但他知道打工不是在学校,这些苦全忍了受了。也就是在这时候王成合懂得了送外卖不是长久之计,下决心要学一门真本事。姐夫就是个有名的泥工,等到春节回家,就认了他“师父”学起了泥瓦匠。或许天生是干这行的料,也可能是姐夫教这个徒弟十分上心,没几个月,王成合就对泥工的基本功心领神会,能独立干些活了。从此这个相貌像康辉的小青年正式入行,开始了自己的泥工生涯。
那年王成合十七岁。
别看小王年纪轻,心理却成熟,他不在乎挣钱多少,也不怕多做事,“和尚念经也要跟着高僧念”,谁的活精就往谁的身边靠。起初是在乡下边干边学,过了两年,觉得自己翅膀有点点硬了,就带着简单工具来到九省通衢的武汉,志在这个建筑超级大市场继续“深造”,闯荡一番。
武汉不比乡下,淘金大军四方涌进,泥工这个行业可谓浑水一潭,鱼龙混杂,深浅莫测,但也高手如林,能人无数,初来咋到的王成合一目瞎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头扎了进去。在工地他到得最早,收工最晚,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挑肥揀瘦投机取巧,别人砌一块砖,他就砌两块,别人抹一铲泥,他就抹一桶,有一天小王一口气砌了三千五百块砖,而且泥缝整齐划一,墙面平整光溜,一旁的人一时都刮目相看,不得不服。就这样,一个二十没出头的小伙子渐渐得到了同行认可,有人主动邀他一起干了。
王成合在武汉学手艺有个体会,就是光靠吃苦绝对不行,一定得多用眼睛,勤动脑筋,还要多学几样多练几手,做就做一个泥工行业的“全頻道”、多面手。
他的泥工“精装修证”就是这么拿到手的。
闯荡武汉摸爬滚打,一干就是四年,与此同时有同学在武汉读书,碰到一起,王成合调侃说,你们这里读本,我也武汉上了四年大学――盘泥巴的砖瓦匠大学。
王成合也有浪漫的时候浪漫的事。
说起来他很为那几年自己的经历小小得意,其中有件事又常常拿自己开涮:“嘻嘻,住到一起了,冇得那本本,你说要不要命?”指的是结婚证。二十岁就生孩子,还一生俩,大的快十岁。孩子妈小两岁,在酒店认识的,女方是餐厅服务员,一谈是老乡,隔着富水湖两对岸住着。正是青葱少年,男的帅气女的靓丽,都是“自己挣钱自己花”,既对上眼又对上了心,配对成双再自然不过了。俩人都衷情,不花心,眼睛从不别处瞟,常常一起上,一起下,你贴砖,我和泥,我上墙,你扶梯,去年老婆生日,老公想买辆车当礼物,老婆说不要,“摩托还适用些,就再买套房吧。”这女人聪明想得远:两儿子一天天长大,先把房子准备着。
王成合浪漫的事还有呢:好多人干活闷着头不吭声,他不同,喜欢听音乐,打开手机连个蓝牙,声音开的响亮,手里做事,口里哼歌,一曲接一曲,曲曲都上调,越哼手里越带劲。别以为乡下人能唱的就只有朱之文,王成合碰到合适场合也亮一嗓子,常常赢得满堂彩,蛮有文艺范。
到底是见过大世面,又经过高人指点,训练有素,王成合帮人装修房子,与其他工种配合默契,不仅样式新颖前卫,大方气派,而且技术一流,质量过硬,做的都是放心工程。卫生间做“防水”,是考验匠人技术与责任心的试金石,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滴漏跑冒”,害得楼下楼上拌嘴不断。一般人是在毛坯窝凼的基础上加层、涂料,一层一层把好自己的质量关。王成合不一样,他要的不仅仅是试水过关、查验合格,而是孜孜以求万无一失,保全主家多少年后,没半点污水滴落楼下。他熟悉目前这一行的通病,担心原来的水泥抹层不够严实有漏洞,宁可自己多费力,也要一鑿一鑿地全部铲掉,推倒重来。他说“这叫做打牢基础”,基础不牢,尽管后面做工再细,材料再好,过得了试水关,也会隐患无穷。
这多年来,王成合做的“防水”无以计数,没有一处发生问题,更无一主家給他打过诉苦电话。
房屋装修,泥工最大的工作量是地面(墙体)贴砖,最挣面子的也是这活――鼻子下的事,无论外行内行,眼睛一瞄,脚板一蹬,好坏评价随口而来,入得法眼了就一家传十家迅速传开,不愁今后没活干。王成合把这活看作是艺术,好比书法家写字,应有自己的操作规范,一笔一划由心而来:从和砂垫基开始,以砖压基(把砖先摆上去试一下,再揭起来将水泥砂基整平、填实)、砖背抹泥、对缝定位、整平锤实,最后还要将砖面搽干净,每一道工序都轻重适度、章法分明,不准一处有“败笔”。“先要自己满意,过得了良心这一关!”他解说。
就是这样,像鸟爱自己的羽毛,王成合太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名声,常常警示自己:泥瓦匠这一行,三分技术,七分责任,如果忽悠了主家一回,就害死了自个一生。
上下几千年,泥工一直姓“土”,王成合懂得,要在这一行真正干出点名堂,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学好传统手艺外,还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艺。别的师傅做灶台,先用砖一块一块地砌好灶台底座,等灶台全搭好了才回头来贴底座边的石板条。可王成合打破传统,一上来就将石板条切好,粘成灶台底座的边框,再把废渣余料往框里一填,捣平,铺上瓷砖,灶台底座就一次成型了。小小的工艺创新,省工省料,自己轻松,主家满意。
王成合为人厚道,重感情,刚出道时有个R师傅常常照顾他,带在身边一起做事。现在R师傅年龄渐大了,干活已有点力不从心,揽活也日趋困难,王成合有项目就一定会邀他搭伙,从不计较他做快做慢,做多做少,工钱照样给,宁可亏了自己,也要让R师傅做得开开心心,大有乌鸦反哺之义!
这就是泥工王成合,普普通通,却又风景如画,逗人喜欢,倍受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