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产业带动加速脱贫步伐

记者程慧、通讯员阮建波、周雨报道:“这批香菇已经长出来了,所以最近几天基本都在菇棚忙活。你看,这满满一袋子香菇就是今天上午摘的。”16日,通山县南林桥镇大坪村新红银香菇种植合作社内,看着眼前丰收的成果,8组贫困户徐文杰面露喜色。

       已过古稀之年的徐文杰头发花白,虽然年事已高、动作有些滞慢,但好在采摘的手法娴熟,不多时,徐文杰便拎着篮子走到门口,把香菇倒进已经备好的袋子里。

       “全村133户贫困户,有38户已经纳入了香菇产业扶贫。按三个贫困人口一个菇棚的方式计算,徐文杰家可以设立两个菇棚。”村支书孙利云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扶贫精准,村委会还在每个大棚前,镶嵌了每户贫困户的信息“名片”。

       记者看到,徐文杰的“名片”上这样写着:徐文杰,8组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因病致贫,自身有一定劳动能力,通过种植香菇,逐步实现产业脱贫。

       “香菇产业投入小,又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如今,致富有盼头,我们一家人干劲十足。”徐文杰说,从去年年底的收入情况来看,一个菇棚每年可以增收8000多元。

       今年以来,该县紧扣9829户28896人脱贫、28个贫困村出列的既定目标,强化帮扶举措,掀起了解民难、帮民富的热潮。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十种模式,进一步做足山水文章,壮大特色板块、做实林下经济,力争“一村一品”全覆盖,带动贫困户融入孔雀、电商、光伏、香菇等产业发展增收脱贫。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政策资金入股等方式融入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抱团发展、务工脱贫,做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继续加大部门帮扶、社会帮扶力度的基础上,该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主动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强化干部担当,因户施策制定好帮扶规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让群众拥有长效脱贫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