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访下杨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阮翀 杨周复)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 而春耕备耕则是揭幕重头戏。据县农业农村局透露, 在如火如荼的春耕备耕热潮中,全县要数核电路沿线乡村最热烈, 而其中最有看头的是大畈镇下杨村。前不久,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王远鹤先后率领与会人员前往下杨村观摩春耕盛况。

      3月28日,阳光明睸,春风和煦,记者慕名来到下杨村。但见下杨村北山那披着新绿的枇杷园、杨梅园、桑椹园一坡连着一坡,三三俩两的果农正忙着补植、追肥、整枝;公路两旁那一片连着一片的地膜玉米闪动着道道银光,村民正在压膜,清沟;富水湖畔那一口挨着一口的魚池波浪涟漪鲤游鲈跃,合作社的园工为魚池洁塘、下料,一幅人勤春早的画面直展眼帘。这里的一切告诉我们: 下杨村已拉开了热烈有序的乡村振兴建设序幕,开启了新征程的新追求,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开始描绘幸福美好的小康社会新景象。

“春耕备耕好戏连台, 种满种绿成为村民共识”

一路春风一路绿,山村无处不飞歌。

当我们来到下杨村西坑老砖厂时,但见这方百余亩的拋荒地早在十天前就被种上春玉米,整齐划一,覆盖在厢垄上的白色地膜,大有“山舞银蛇”之象。

下杨村地处富水湖北岸,融农业、果业、漁业于一体,由原下杨、西坑、坑口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16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湾,802户3183人,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近十几年来,由于青壮劳力外岀打工多,村里岀现许多荒地荒水荒山。

村支书祝昌强指着眼前的春玉米基地,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片废弃了十几年的土地,面积百余亩,原为下杨红砖场。2009年砖厂关闭后,土地一直荒芜着。2018年村里将该地块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元月5日开始动工,经过3个月的施工整治,全部垦复为耕地,分户耕种。但土地瘦薄贫脊,虽说地处公路边,却无人耕种。今年春初,村支部在拉开乡村振兴序幕中,将春耕备耕当作重头戏来唱,响亮提岀“种满种足,绿满下杨”的口号,鼓励干部群众发挥各自特长,会种果的上山,会种粮的下田,会养魚的下水。为提高村民种养积极性,村支部及时釆取资金优先扶助、农资优先到户、干部优先上门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激励了村民春耕备耕积极性。他们在种好自家田,绿好责任山的同时,争着抢着成片租赁、承包荒山荒地荒滩荒塘,因地制宜,分类耕种,山坡种植枇杷桑椹,荒地耕种疏菜水果,山塘库尾养殖魚虾,从而掀起种满种绿的生产热潮。

在6组成方湾村头祝合东那块黄色泥土地上,记者看到几个村民正忙碌着翻土、铺膜、施肥播种。但地里没有主人的身影,因为他本人身患腰椎病无法下地,爱人方家杏车祸也失去了劳动力,耕地眼看就要荒芜,夫妻俩着急得日夜睡不着。正在这节骨眼上,组长方家明带着8位乡邻与地膜种子,主动找上门来帮忙耕种。看到村民自发互工互助,扶贫济困的这一幕,支书祝昌强动情地告诉记者:今年在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扶助下,像这种互工互助开展春耕生产的可喜现象很多。至目前为止,全村发展春玉米基地四百多亩,建起油菜示范片500亩,两千多亩水田也已犁耙水响,两300多亩西瓜、草莓、蔬菜釆摘园已开始下种,1200多亩枇杷、杨梅、桑椹已完成整枝追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新农村一展新风貌”

当记者一行步入下杨村新村(又称避险解困安置点)时,前后四排,纵橫有序的单户式两层楼房耸立眼前,家家粉墙朱门,宽敞明亮,俨然如都市小区‚置身其间,不忍离去。

凭楼俯瞰,村前的农民文化广场更让人赞叹不已。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公园清一色青石块铺地,宽大的舞台已经就绪,刚刚定植广场园林树木相立四周,铺就的地面花草已开始吐青。村主任告诉我们:文化广场建成后将集群众休闲娱乐、健体强身、文艺演出、活动宣传等功能为一体,进一步提升乡村的颜值与内涵。

沿着新修建的滨河长廊步道走去,微风中夹杂着油菜花的芬芳,舒心惬意。一排白墙黑瓦的鄂南民居群落跃然眼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鄂南水乡风味的壁画将新村装扮一新。村支书祝昌强介绍说:去年以来,里在县相关部门支持下,在全面治理好人居环境的同时,着力新农村新乡风建设,相继投资1450万元,清淤治理河道2.6万平方米;加固、浆砌河堤2条1000米;新建一河两岸人行步道2条1400米;安装河堤护栏1400米,一河两岸安装庭院景观灯65盏,不仅提升整个河岸的景观风貌,更让新村形成亮眼的景观名片。

贫困户杨登科、倒房户杨九元、低保户杨守晚等几家户早已乔迁新居,浓浓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杨义来曾是村里的低保户,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他感激地对记者说:在乡村振兴启动后,村里给我家解决了住房问题,又扶持我们发展牲猪养殖,还将村里的保洁员、护林员的公益岗位落实到我的身上,只要勤劳肯干,全家五口人年收入至少在八万元以上,可以放心大胆地奔小康了。

村委会主任接过老杨话头,动情地说:近年来,村里环境优美了, 日子富裕了, 村民奔小康劲头精气神足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总支和片区支部不仅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建设上,还以村党员干部“支部主题党日” 与“三会一课” 为引领,以各村庄文化礼堂为阵地,常态化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理念,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家风民风教育,广泛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全面号召广大群众参与秀美乡村的建设,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今的下杨打架骂人、抹牌赌博、损人利已、害公肥私的现象鲜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上进的人多了,文明富裕的农户多了,诚信厚道团结互助的人家多了,自觉维护村容村貌与乡风民风的现象多了,全村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提升,片区生活环境与群众家居环境双提升的可喜局面。

“产业建设风生水起, 乡村振兴繁荣兴旺”

产业发展是支撑乡村振兴的脊梁,如何结合本村实际发展和壮大产业块头,下杨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目光盯在了隐水洞旅游辐射效应、果蔬、水产、光伏产业的建设上,精心部署,倾力打造,从而有效推进了全村产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行俏市场的枇杷,是大畈镇的特色农产品,也是重要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镇内不但有上万亩枇杷观光园,还拥有增值较强的枇杷酒庄、枇杷饮品等加工企业,引发了下杨村发展水果产业的思路。

下杨村低山荒坡多,土地肥厚,发展水果产业潜力巨大。村党支部清晰地看到这一优势,迅速釆取土地成片流转,利润分成形式,举能招贤租赁承包,将南山的山角窝和北山的下面山近两千亩低岗山坡,分别承租给方家明等三位有水果种植经验的村民。方家明这位能人不仅担任着村民组长,更是通山植树造林的大户,在全县范围内造林达一万多亩。去年冬,方家明在村支部鼓励下,先后流转南山山坡地1100余亩开展枇杷种植,不分昼夜割茅,平地,挖垱,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垦造,一层层梯地缠绕山坡间,定植枇杷苗木近十万株。看着阳光下的嫩绿的果苗,分外鲜活,他信心十足地说:“再过三年,这千亩枇杷就进入挂果期,到时黄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不但美化了乡村,毎年还可为村民增加收入百万元。想着美好的明天,这位汉子深有感触地说岀了自已的心里话“农业产业是件长远的事,不同工商业立竿见影,只要坚持下去,踏实地做好管理,远景效益非常可观,一定会迎来硕果累累的那一天”。

一花引来百花放。方家明的产业成功之路, 让村党支部看到了户办产业的发展新途径,也让村民看到了长远致富的希望。近年来村支部通过村办、组办、户办、合办产业多种方式,鼓励村民走产业兴家之路。至目前为止,全村创办的产业合作社就有五个,产业门类十多种,300多名村民加盟到了产业建设中。去年,有着养魚捕魚经验的村民徐荣松,看到村里有300多亩库尾水塘闲置着,主动承租下来,成立青松漁业合作社,扛起水产产业大旗。他一举掷资十多万元,清塘筑坝, 投苗下料,构建垂钓台、造氧机、不但精心喂养常规的鲤、草、鲢、鳊、鲫等常规淡水鱼。还投放了翘嘴鲌、黄颡、鳝、鳜、鮰等市场俏销的名贵魚。魚塘不仅年售活鱼十几万斤, 还通过开办渔家院,展开垂钓活动,招引钓客游客,年增营收十多万元。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下杨村经过几年的悉心描绘,这个往日不具特色的寻常村庄已处处透露出蓬勃生机,村组间都洋溢着朝气。村委一班子人村依然不满足于现状, 他们又勾勒着更新更美的远景, 这就是依托近距县城的优势, 大力发展果蔬、旅游、漂流、假日休闲产业, 建成市民果蔬釆摘园、假日休闲村、下杨漂流道……。村支书祝昌强表示,只有利用好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将民智发挥出来,将民力激发出来,为村子找准发展的定位,下杨村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顺畅,振兴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编辑:谭梦星  编审: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