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山100年⑳】通山苏区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苏维埃区域的发展与土地革命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着核心作用。领导通山苏区的中共通山县委注重了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粉碎敌人发动的一、二、三次“围剿”以后,通山苏区党的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1931年1月,县委召开工作会议时通山只有党员1000余人,在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后,全县党员发展到2410人。当时,通山县苏维埃政府将全县划分为13个行政区,县委在各区建立了11个党的区委会与2个特别支部。(时黄沙、大畈、燕厦中共组织属阳新县管辖)

一区城郊,建有特支,书记张涤溪;

二区长安,建有区委会,书记阮英豪;

三区梅田,建有区委会,书记邓寿山;

四区黄沙,建有区委会,书记孟必友;

五区大畈,建有区委会,书记赵秋斋;

六区板桥,建有区委会,书记阮祖志;

七区桂林,建有区委会,书记袁倍平;

八区横石,建有区委会,书记汪宏兴;

九区宝石,建有区委会,书记舒瑞昌;

十区厦铺,建有区委会,书记成其福;

十一区杨芳,建有区委会,书记金保林;

十二区南林,建有区委会,书记陈明贵;

十三区寺下,建有特支,书记夏世嘉。

乡村党支部发展到105个,党的小组在各村中建立。此外,在县西南边境建立以冷水坪为中心的修(水)武(宁)崇(阳)通(山)边区委;在县西北边境建立以楚王山为中心的咸(宁)崇(阳)通(山)边区委;在东南边境建立以三源山下成为中心的龙武边区,是中共武宁县委活动区域;东北边境与咸(宁)、鄂(城)、阳(新)苏区联结为河北(富水河以北地区)苏区。

1932年初,长安、梅田、黄沙、大畈、板桥、桂林、横石、宝石各区委又发展了党员882人,南林、厦铺、城郊、杨芳、寺下等区委和特支在城关、南林桥、六门公、沙堤、桂竹坑等白区中建立了28个党的支部或小组,发展了党员306人,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赤色职工会和农委会,吸收1000余名基本群众参加。1932年春,全县党员发展到3600人。

3月10日,中共通山县委召开了区委书记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通山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准备工作的决议》,决定4月上旬召开通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4月4日,中共通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畈区大墈排楼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0人。会议选举黄玉田、阮英清、阮爱姣、谭质夫、吴维政、贝孟南等人为县委委员,黄玉田任县委书记。会上,还选举了出席鄂东南第一次党代会代表。8月24日,中共通山县委通过的《中共通山县委第四次扩大会关于两个月工作计划决议案》,把“积极发展党组织,巩固党的无产阶级领导和党在群众中的先锋作用”作为党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把中共通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是通山党(组织)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的要求具体化。

一是加强对党员的文化思想教育:

1、开展识字活动。2、开办“列宁读书班”。3、以党支部为单位设置列宁室。4、支部委员要定期与同志个别谈话。5、各区办党员训练班。6、县委办政治学校。

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不断地纯洁党的组织。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普遍地注意了入党人的家庭经济地位、阶级觉悟与对敌斗争的表现。在县委领导下,横石、桂林、板桥、梅田、长安、黄沙、大畈等地区委与党支部,都清洗了一些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已分子,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2、加强基层支部的建设。在土地革命时期,以乡为单位所建立的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县、区两级党委对基层支部的建设作了如下工作:(1)建立党员生活制度。(2)加强对党小组工作的指导。(3)健全县、区两级党委领导机关。(4)建立党的巡视工作制度。(5)为了保证党员质量,通山党组织对新入党的党员实行候补期制度。(6)深入白区、白军建立与发展党的秘密组织。

三是加强对各个革命团体的领导。

1、县赤色职工会:1931年,县总工会改为县赤色职工联合会。赤色职工联合会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发展组织,将全县职工组织起来,区、乡建立赤色职工会。1932年,全县苏区各村都建有雇农工会小组,拥有会员近万人。二是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工作,县成立了工人干部培训班,为各级苏维埃政府输送工人干部。三是动员工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保卫苏区。

2、贫农团:贫农团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贫农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在同级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它是苏维埃政权的柱石。

3、共青团县委会:1931年,通山苏区各地建立了少共区委。1932年春,全县有团员5000余人。各区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组织青年参加红军,成立慰劳队、宣传队、口号队、担架队、唱歌队、洗衣队,为红军服务。

4、妇女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贯彻苏维埃颁布的《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废除童养媳制度,主张婚姻自由。二是发动妇女放足剪发。三是为妇女争取平等地位。四是组织妇女支持革命斗争,领导妇女参战,开展扩红拥红工作。五是做好白军家属工作,深入敌区侦察敌情,到敌军中做兵运工作。六是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支援前线。

5、中国革命互济会通山县总会:苏区互济会是中共领导的群众性组织。通山苏区财务部通过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祠堂庙宇神会的公产,作为群众互济的基金。一是动员会员捐款,二是救济孤独老人和孤儿,三是救济从白区逃出和被敌人占领的苏区避白群众,四是领导群众与豪绅地主开展经济斗争,五是支援慰劳红军,优抚红军家属、烈士家属。六是领导办医药社,一方面为红军医院筹办医药,一方面为苏区群众治病。

6、反帝大同盟通山县总部:通山苏区建立以后,在各区乡发展一批反帝国大同盟成员,组成区反帝大同盟支部与乡大同盟小组。

7、拥护红军委员会:县区拥护红军委员会在同级党政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一是积极介绍新兵入伍,动员老兵归队;二是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侦察队、向导队、战地救护队,支援战争;三是成立洗衣队、补衣队,设立招待所,为红军服务;四是组织共耕,维护红军家属生活。

8、儿童团:儿童团是少共县委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在土地革命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县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