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每个考生在心理上都感到压力倍增,大家都在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做最后冲刺。有的考生不注重劳逸结合,因长时间超负荷、透支式地复习,导致出现失眠、出汗、胸闷、心慌、肌肉紧绷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考生备考状态不佳。考生开始紧张、焦虑、恐惧,担心高考失利,出现胡思乱想、思维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最终造成高考失利。
所以,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很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考试中稳定发挥,考取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如何应对压力,调整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呢?
首先,对压力、紧张、焦虑要有正确认识,积极看待。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把对压力的感知从负面转向正面,例如学习把焦虑转化为兴奋,从而掌控自己的压力,就能让自己表现更完美。从身体的角度来说,焦虑和兴奋是非常相似的情绪,都会让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区别主要在于内心想法。焦虑时的想法多是“我做不到”,而兴奋时多是“我充满期待”。简单来说,我们在进入考场前感到紧张和压力时,可以在心里默想或小声对自己说“我感到兴奋,充满期待”“我会考得很好的”,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就可以诱导大脑,把焦虑的情绪转化为兴奋,直到成功完成任务。
其次,提前准备,做好压力管理。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更好地管理压力。
(一)适度增加运动量,劳逸结合。对于出现头痛、头紧、头皮发麻等症状的考生可以相互做头部按摩,捋头梳头,听舒缓的轻音乐,或做一些放松训练,深呼吸、散步、慢跑、打球等体育活动,激发兴奋情绪,抵消焦虑感。切忌不可运动过度,以至于造成摔伤、拉伤等运动伤,避免节外生枝。
(二)正念、冥想减压训练。当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大脑就会出现杂念。冥想,就是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自己的身体等减压放松训练。正念、冥想减压训练有助于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当下,避免过多回忆过去或为未来担心。
(三)调整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是保证精力旺盛、身心健康、高效率复习的前提,也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保障。考生应调整作息时间,逐步恢复原有正常作息习惯,保持正常生物节律。
(四)合理宣泄。压力大时,考生可通过与家长交谈、听音乐、画画等方式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在这里需要对家长强调一下,一定要当好“助推剂”“润滑剂”的角色,给孩子助威、打气;当孩子扛不住压力时,要帮助孩子解压,陪孩子散心、聊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唠叨,负面性刺激。
(五)合理饮食。家长要注重考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卫生,不要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盲目吃补品,随意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考生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问题,影响考生考试状态。
最后,对于自我调整效果不佳的考生,要及早寻求专业心理医生,针对实际情况帮助考生调整状态。对于正在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考生,此时不要随意调整或停服药物,一定要保持情绪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因调整药物而出现情绪波动,影响考试状态。
一句话:好心态,好成绩,心态决定成绩!
来源:丹东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