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数据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居家养老意味着老人虽然住在家里面,但忙于工作的子女未必能全天候照料,而高龄、失能老人仍然需要随时随地的医疗和被护理。这样的矛盾怎么解决?南京等地创新服务方式:把一张张养老床位搬到居家养老家庭,在居民家的厕所里装上扶手和防滑设备,房间里安上夜灯、烟雾报警器、摄像头,床上铺上智能床垫……这样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当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日前,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首次被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中。现实中,家庭养老床位应该怎样运行?如何让更多老年人养老不离家?
图片来源:CFP
记者在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看到,一位独居的老人身体不适,他通过云智慧平台呼叫医生上门服务。约10分钟后,医护人员上门为他检查了身体,老人的情况趋于缓解。悦华秦虹居家养老站点负责人曹雪茹说:“一键呼叫,比如老人有紧急情况,后台就能感受到。还有枕头下面的智能体征感测仪,睡在床上的时候就能监测到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跳、脉搏,所有数据就会通过网关接收器收集到系统后台。”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位68岁的独居老人患有严重的中风,行动不便,去年底老人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后,他们对老人家庭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了智能化监测设备等,可以随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并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助餐、保洁、就医等各项服务。江苏悦心养老产业集团负责人高庆玲表示:“通过智能化设备,信息化平台和人工服务相结合,让他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将专业化的机构服务搬到老年人家中,这大大提升了养老服务便利化水平,也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南京现有60岁以上老人159.43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2.4%,已经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每新建一张护理型养老床位,叠加土地、运营、人力等成本需投入10万元以上,而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成本则不超过2万元。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说,南京已发展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如果按照100张床位中等规模的养老院来算,相当于建设了50个中等规模养老院。“像南京主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老人始终还有恋家情结,想最好养老不离家。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立比机构养老床位建设成本大大下降。”
目前,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市已经率先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家庭养老床位的主要形式是依托服务能力和水平比较高的养老机构,向周边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高龄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照护服务,把养老院护理型床位“搬”到老年人家里。李邦华说:“家庭养老床位实现了老年人在家享受照护服务的需求,也降低了服务成本,让老年人买得起、买得好,需求更旺盛。每多建一个家庭养老床位,意味着少建一个养老机构床位,大大降低了家庭和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土地和建设压力,现在一些大城市建一个养老床位成本在20万左右,如果这些床位设在老年人家里就省了一张床,政府和社会花了相同的钱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养老服务。”
当然,家庭养老床位走入百姓家还要过“信任关”。这是因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高,不少居民会担心面对送上门的服务,会不会被套取隐私、做推销?所以,从长远看,要培育居民“花钱买服务”的养老理念,通过政府引领,还要制定标准,发动养老机构参与,进行市场培育。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李邦华介绍,未来将扩大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同时也对家庭养老床位加强监管。“一方面扩大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老年人养老不离家,在家里就能享受家庭养老床位,也让家庭养老床位成为养老机构发挥支撑作用、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家庭养老床位监管,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让老年人享受家庭养老床位是安全的、放心的。”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