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山100年㉝ 】冷水坪与修武崇通县苏区

修武崇通县苏区是在以冷水坪为中心的修(水)武(宁)崇(阳)通(山)边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冷水坪位于通山县西南部,是三界尖北麓的一个山村,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开阔的地坪,富水源头流经这里,因山高水冷,故称冷水坪。

冷水坪附近周围的崇山峻岭中,散落着数十个自然村落,居住着近千户农民,由于冷水坪位居其中,所以冷水坪又是这一带山村的总称。

大革命时期,中共通山县委派共产党员吉孟来等人在冷水坪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领导三界地区的大革命运动。鄂南秋收暴动后,共产党员成其福、戴德昌、金良元、廖安仁在这里建立中共冷水坪党支部(支部书记成其福)坚持斗争。1928年9月,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队伍进军九宫山,途经冷水坪地区。这里的人民深受鼓舞,主动为红军侦察情况,报告消息,得到了彭德怀等领导人的好评。1929年10月,何长工、李灿又率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通山苏区得到迅速发展。是年冬,中共厦铺区委(书记成其福)和厦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金良元)领导下的冷水坪,建立了乡党支部与乡苏维埃政府,成为巩固的苏维埃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开展了苏区的各项基本建设。1930年7月,红三军团离开鄂东南后,通山县厦铺、杨芳等地苏区被敌人占领,冷水坪人民为了保卫苏区,以当地赤卫队员为骨干,组成红一连(连长戴国家),凭借冷水坪的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冷水坪苏区。1931年,鄂东南人民粉碎敌人一、二、三次“围剿”,冷水坪根据地向西南发展,成其福、戴德昌、金良元等人深入武宁、修水、崇阳三县边境发展党员,扩大了冷水坪苏区,建立修武崇通边区委(区委书记成其福)和苏维埃政府(主席金良元),为修武崇通苏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2年6月中旬,鄂东南道委在龙港召开了鄂东南各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会议提出鄂东南苏区向南发展的方针,要求“通山、武宁两县尽快消灭武通边赤白夹杂,完全占领幕阜山脉,使武宁、通山苏区与修武崇通苏区融成一片”。会议决定成立修武崇通县。派谭质夫、吴维政率通山警卫营,组成修武崇通工作团(工作团主任吴维政、工委书记谭质夫),坚决贯彻执行鄂东南道委关于向南发展的指示,消灭高湖朱谢民团,将以冷水坪为中心的苏区与附近的崇阳、武宁、修水苏区连成一片。6月底,谭质夫、吴维政带领通山警卫营,深入太阳山沿线的余家巷、鸡冠山、杨芳林、西隅、黄金坪、冷水坪一带,与戴国家的红一连和边区党政干部金良元、成其福、戴德昌等人会合,击败了高湖朱谢民团,消灭了杨芳林与崇阳小沙坪一带敌人,将修武崇通边区扩大到4个县6个区。7月初,红十六军七、九团到达冷水坪,帮助修武崇通工作团把附近民团据点消灭殆尽。从此,国民党军队除能控制湄水上游重镇厦铺外,厦铺西南地区完全成为修武崇通苏区的范围。

7月中旬,红军一周四捷鼓舞了修武崇通边区人民的斗志,谭质夫、吴维政召开修武崇通边区委与工作团党委联席会,会议按照道委建立修武崇通县的决议,组成中共修武崇通县委(由吴维政任县委书记,张兴田、徐金彪、成其福、金良元、戴德昌等人为县委委员)与县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戴德昌)。县辖6个区,建立6个中共区委会:一区(原通山县属第十区)厦铺,区委书记成其福;二区(原通山县属第十一区)杨芳,区委书记金保林;三区(原属崇阳县)小沙坪,区委书记谢维用;四区(原厦铺区一部分)西隅,区委书记王金言;五区(原属修水县)卢坊,区委书记卢全香;六区(原属武宁)西源,区委书记谢光福。

修武崇通县苏区建立后,以红一连为基础,从各区游击队调选优秀的队员组成修武崇通县游击大队。1932年秋至1933年初,各区乡苏维埃政府先后建立。3月,修武崇通县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冷水坪乐家祠堂隆重开幕。来自鄂赣边境4县6个区与会代表10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修武崇通县苏区的大事。通山中心县委书记黄玉田到会讲话,通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寿山致了贺词,鄂东南道委、红三师司令部都派人送了贺信。会议选举了戴德昌、金良元、戴国家等5人组成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戴德昌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金良元任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戴国家为军事部长。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冷水坪乐家祠堂。

修武崇通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把鄂赣边境修、武、崇、通4县边境联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道委“完全占领幕阜山脉”的战略意图,这块苏区紧连湘北、赣北苏区,纵横百余里,幕阜山脉亘贯其间,易守难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县史志研究中心供稿)(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谭梦星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