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坪,是通山县厦铺镇三界尖北麓的一处平地,因这里水温较低而得名。80多年前,这里曾是湖北地区最后一块游击根据地,也是湘鄂赣省委机关所在地。正是在这里,鄂南军民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第四次反“围剿”中,面对敌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中共鄂东南道委机关率部从阳新龙港逐步退守至通山境内,最后转移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冷水坪。他们住山洞,吃野菜,艰苦地战斗在深山野岭之中。
开国上将萧克曾经在这里战斗。1934年初,红17师师长萧克,奉命从湘赣苏区率部进驻冷水坪,帮助鄂东南苏区进行反“围剿”作战。在大半年时间里,他们灵活战斗,居无定所,遇到险情,往往要连夜翻山越岭,行军转移。
另一位开国上将钟期光,也曾经在这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在那极为艰苦的岁月里,他和战士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顿饱饭,北风呼啸的风雪之夜,他们只能用稻草和树叶当被子盖。
战斗最紧张时,通山驻敌一度将碉堡修到了冷水坪地区的出口处——大屋场。冷水坪根据地4000多间房屋被烧毁,500多名红军被杀害,几乎家家都有人牺牲。
尽管如此,英勇的红军和游击队员,在深山密林中顽强转战,伺机消灭敌人。鄂东南兵工厂、红军总医院、红军被服厂等后勤机关先后迁至冷水坪,根据地军民开作坊,办纸厂,开荒种粮,开展生产自救。这一片密林山沟,成为鄂东南革命的可靠后方。
“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记深情”。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历史不会忘记,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