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山100年㊱】龙燕中心县的建立


富水以南、太平山以北的龙港(今属阳新)、燕厦(今属通山)一带地区,土地革命开始时,都属中共阳新县委管辖。1928年,党在这里建立了龙燕区委。1930年以后,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将龙燕区分为龙港、燕厦、杨林、月山4个区。依次列为阳新县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区。1931年1月至1932年9月,中共鄂东特委军政机关以这里为中心,领导鄂东、鄂南、赣北16县的苏维埃区域,是鄂东南苏区与红军的战略后方。

1932年9月,蒋介石严令鄂东南“剿总”郭汝栋指挥十几个团的兵力对鄂东南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郭汝栋亲率二十六师与新七旅,重点进攻龙燕。鄂东南道委了解敌人意图后,采取了应变措施,将鄂东南道委机关与军工工厂、红军医院提前迁入通山境内,并组成中共龙燕县委领导这一地区工作。

龙燕县下辖5个区:即龙港(今属阳新),月涛(燕厦),月山(今通山慈口、月山一带),杨林,箬田(今属武宁)。有党员400余人,县委书记余化群,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袁观胜,武装部队有鄂东南游击大队,大队长柯汉,全大队人枪120余。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先设在湖畔,后迁至杨林铺。

龙燕县是鄂东南道委根据当时的战争需要,在太平山区建立的一个跨地域的县级组织,它从1932年9月组建,至1933年9月并入龙武县,为期整整1年,在反对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一)龙燕县建立在赤白对峙的前沿地带,有效地牵制住敌人,为鄂东南苏区向西南发展与湘赣省委取得联系创造了条件。

10月初,敌人占领龙港,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他们窃龙港为据点,大肆构筑碉堡,制造白色恐怖,妄图消灭红军,蚕食苏区。敌人派兵向龙港周围游击,搜刮民财,组织联保,经常受到红军与游击队的打击。由于龙燕县委的积极工作,鄂东南道委在离龙港不远的沙店高台召开紧急会议,拟定道委机关迁至河北的计划。郭汝栋主力占领龙港数月,还不知道道委机关去向。直至1933年春,道委领导下的3个中心县委与两个指挥部组成,在四次反“围剿”不断夺取胜利时,郭汝栋才知道自己的牛鼻子被龙燕县委及其游击队牵住了。

(二)龙燕县委积极组织群众,扩大地方武装,不断地收复失地,为龙燕中心县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龙燕是鄂东南的老苏区。敌人占领龙港后,也只能依赖碉堡来维持他们的统治,对广大的太平山区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大部队“进剿”,红军与游击队进了山林岩洞,有时连找个带路的向导都找不到;小部队骚扰,往往是有去无归,被红军游击队消灭。所以敌人平时只能龟缩在龙港、燕厦等地的碉堡中。这样,就为龙燕县委巩固苏区收复失地创造了条件,如月山恢复十一、十二、十三乡的党、团、工会组织,月涛区恢复六、四、一乡党、团、工会组织,龙港区恢复了黑门楼、龙潭萧、桂花河六、七、八乡的党、团工会组织,箬田区恢复五、七两乡的党、团、工会组织,杨林区巩固沙店、子英、江源、长源等地党、团、工会组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位于太平山区的龙燕县,党、团、工会组织都健全起来。县、区、乡、村4级苏维埃政府能正常开展工作,数百名青壮年组成赤卫队、少先队,配合工农游击队打击敌人,龙燕苏区成为鄂东南道委联系富水河南岸苏区与赣北苏区的桥梁。1933年1月,中共龙燕中心县委建立,龙燕县成为党在河南地区活动的中心区域。

(三)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白军工作、白区工作,筹措现金与物资,为革命战争服务。

龙燕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根据龙燕地区处于赤白对峙与赤白夹杂的实际情况,开办了“白区工作培训班”,挑选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斗争精神强的工人与农民参加训练班学习1~2周,然后分派到白区和白军中去做白区工作与白军兵运工作。“因为失败区域的组织,便于接近白军,如白军拉夫和压迫民众替他们做工事、守围、放哨等,这是我们最好进行工作的机会,应以此混入白军中去接近白军士兵,发展白军士兵组织,并应注意有计划的瓦解民团组织,用技术的方法去捕杀其反动首领,从组织中去夺取群众。”根据以上办法,龙燕各区都派了一定数量的受过训练培养的工人与农民到白区中去发展地下组织,做瓦解白军的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果,经常有白军与民团团丁带枪向红军游击队投诚。

此外,龙燕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筹款委员会,组织白区群众开展经济斗争,如抗租抗债、焚烧契约、筹集粮食与现金等。

(四)龙燕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把扩大红军拥护红军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32年底与1933年初,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全县扩红拥红运动作了具体安排,除了向红三师输送兵源外,县委还要求各区以一片或几片为单位组织起游击队,广泛地开展游击活动,并强调各级政府、少共、赤色职工会、贫农团等组织,向游击队输送优秀骨干。当时的月涛区游击队、杨林区游击队不论是领导力量还是战斗力量,都是很强的。

(五)龙燕县委十分重视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特别是1933年2月龙燕中心县委作出《目前党的紧迫组织任务决议》以后,在“改造干部、提拔干部、培养干部、团结干部”,“改造与发展党的组织”,“健全支部生活、加强同志教育”,“发展党内原则斗争,巩固党的布尔什维克一致”,“准备地下党的组织、建立失败苏区组织、发展白区组织”,“健全领导机关,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工作速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县、区、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龙燕县苏区能屹立于赤白对峙前哨,并不断地打击敌人,配合鄂东南道委与各块苏区,共同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党的领导是一个关键。

中共龙燕中心县委是1933年1月第一次兰田会议以后,鄂东南道委在富水河南岸(简称河南)建立的一个统一组织。中心县委书记钟承兴(后叛变),中心县委机关驻杨林,以龙燕县为中心区域,未设单独的军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代表鄂东南道委指挥河南各地党组织,下辖中共龙燕县委、武宁县委(书记石凌生)、龙湖办事处(书记程万里)。中心县委于1932年2月下旬召开中心县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河南地区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把党的建设与改造作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龙燕县各级组织中执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敌人重兵窃踞龙燕,顽固地将龙港地区与龙燕、武宁地区分割开来,龙燕中心县委不能实现对河南各地苏区的统一指挥,加上钟承兴是个贪生怕死、不能艰苦深入地做实际工作的口头革命派,在严酷的斗争现实前畏葸不前。5月,道委决定将龙湖办事处与瑞昌县委合并,组成龙湖瑞县委。不久龙燕中心县委工作团因钟承兴消极而停顿,道委调张晶接任龙燕中心县委书记,工作起色不大,后来再派罗冠国到河南地区,将龙湖瑞县委改为中心县委,与河南指挥部指挥袁凤鸣一道,挑起河南与赣北地区的革命重担。        

(县史志研究中心供稿)(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阮慧林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