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山100年㊲】冷水坪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1933年10月,鄂东南道委在通山石门楚王山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决定将以冷水坪为中心的修武崇通县苏区作为鄂东南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指挥部与战略后方。修武崇通地跨江西修水、武宁,湖北通山、崇阳4县边境,处在幕阜山脉中段的崇山峻岭中,方圆百余里,山连着山,岭连着岭,山上岭上有800多个村庄,少数村庄只住1~2户,几口人,民谣中“前面大山陡,背后大陡山”,“对面喊得应,见面走半天”就是形容这个地方。在这地僻人稀的深山里,建立修武崇通县苏区,对富有革命传统的深山人民是个鼓舞。

为了支援红军,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修武崇通县苏维埃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鼓舞山民开荒种粮,贮粮备荒,贮粮备战,还组织民众根据山区有利条件,贮存干笋、干菜、薯丝、薯片,适时地进行小秋收,采集贮藏能食用的野果、野菜,对山中冷浸水田改进耕作方法,增加产量,并因地制宜,组织各种副业生产,通过各种渠道从外地换取食粮、食盐进山,积极作好战备工作。

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改组,调派吴致民为省委特派员到鄂东南来改组鄂东南道委,黄家高任道委书记,方步舟调省委另行分配工作。黄家高参加全苏第二次会议未归,吴致民代理道委书记。红军主力在王文驿失利后,鄂东南苏区形势危急。2月7日,道委在通山石门坎召开了有各地军政负责人参加的道委执委扩大会,会议认真分析了王文驿战斗失利后的形势,作出如下决议:1.发展冷水坪根据地,尽快与省委取得联系,作好道委机关南迁冷水坪的准备。2.道委机关一律实行军事化,按军队建制,便于统一指挥。3.扩大红军,组建独立团、独立营,充实红三师。4.广泛组织民众开展反“清乡”斗争。会后,成其福、戴德昌返回冷水坪,召开各区委会议,传达道委紧急扩大会议的决议,将游击大队改编为红军独立团,肃清内奸,歼灭民团,加强对已迁入的鄂东南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医院、政治学校的安会保卫,迎接道委南迁冷水坪。同时,从湘赣苏区来湘鄂赣苏区参加五次反“围剿”斗争的红十七师师长萧克,率部越过三界尖来到冷水坪,沟通了修武崇通根据地与湘鄂赣省委的联系。萧克师长向修武崇通县委讲述反“围剿”斗争的策略,询问了鄂东南各地情况,派兵击退了进犯冷水坪的敌人,支持了修武崇通苏区人民的斗争,为道委机关南迁冷水坪创造了条件。

鄂东南道委在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后,将道直各机关按军队建制作了调整:撤销河北指挥部,所属武装与北路指挥部武装合并,组成3个连,编入红三师。红三师下辖1个团,即红七团,团长杨锡城,政委谭质夫,兵力8个连,1000余人。彭杨学校学员100人,长安政治学校学员与肃反训练班人员数十人,合编为2个连,随军行动。溜沙、郭家山等处红军伤病员1000余人,按照军队建制暂编为8个连,转移至深山老林中养伤。河北警卫师余部百余人编入河北独立团。此外,还有战斗在冷水坪的修武崇通县独立团,战斗在太平山的龙武县独立营,战斗在阳(新)瑞(昌)边境的龙武瑞县独立团,战斗在咸蒲崇通县的鄂南独立团与通山县红军警卫营。这些部队统一受湘鄂赣军区北路指挥部(不久改为湘鄂赣军区第一作战区)指挥。

从2月开始到3月初,红三师政委王应全将红七团分为两部分,由杨锡城、谭质夫率领,对山口铺、港路、郭家岭、杨芳林以及宝石、高湖等地国民党保安团、小股驻军进行运动游击战,消灭地方武装800余人,摧毁碉堡10余座。打开通往通山南部冷水坪的东西两条线路。即由大幕山至沉水山,经宝石、小源至冷水坪的东线交通与由冷水坪至杨芳林、雨山、高桥、石门到大幕山的西线交通,保证道委机关安全转移到修武崇通苏区的冷水坪。

3月中旬,鄂东南道委机关迁至冷水坪。红三师随即开赴冷水坪整训。红三师在冷水坪整训期间,既注意政治学习,也加强了军事训练,创办了冷水坪政治学校,培训军政干部。4月,道委将修武崇通县独立团编为红三师八团,由师长谭质夫兼任团长。红八团组建后,红三师两个团分别由谭质夫、杨锡城率领到外围作战,一来转移敌人视线,减轻对冷水坪根据地的压力,二来可以获取一些物资与现款,为根据地筹集经费。改编后,留下80条枪由修武崇通县再建独立团,为冷水坪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鄂东南道委迁冷水坪后,依靠党内外干部群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肃反斗争的经验教训,解散了肃反工作队,停止抓“改组派”,严肃处理了鄂东南政治保卫局的明安福问题。省委工作组来鄂东南检查工作,明安福说吴致民也是改组派,工作组将明安福枪毙,使延续了两年之久的肃反扩大化问题得到纠正。

1934年5月,鄂东南道委在冷水坪召开了鄂东南第二次党代会,会议调整各地党组织,决定了“开展游击战争,保卫通山苏区”的方针。会后恢复通山县委,主持召开通山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通山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来自黄沙、长安、石门、桂林、横石等地的30多名代表,听取了省委特派员吴致民和道委书记黄家高的报告,认真分析了通山苏区的形势。会议进行了3天,选举了以程怡坤为书记的县委会,县委决定将县红军警卫营改编为通山独立营,由营长洪仗云、政委程怡坤带领,为保卫通山苏区,保证道委与各地的交通联系而战斗。

道委及湘鄂赣省委各重要机关、工厂、学校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先后迁入冷水坪,这块根据地逐渐成为鄂东南、乃至湘鄂赣苏区革命的中心。在湘鄂赣红军最为艰难的时刻,冷水坪人民全心全意支持革命,为鄂东南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年曾在冷水坪地区战斗过的红军指战员、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萧克、钟期光、张藩、王义勋、汪克明、朱直光、吴嘉民等人都说:“通山人民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是有贡献的,在红军最艰苦困难的年代,他们自己吃薯丝、薯片、野菜、草根,却把粮食、食盐省下给我们吃。如果没有老苏区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中国人民解放的今天。”

 

(县史志研究中心供稿)(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阮慧林   编审: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