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张长征 通讯员 王振华 谭崇喜) 7月5日,连日的暴雨戛然而止,天空出现稍许阳光。这一天,咸宁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群学生来到通山县通羊镇赤城村的城坑庄,他们是慕名而来寻访在通山解放时牺牲的一位英雄烈士,烈士的名字叫乔凤山,当了解到乔凤山因受重伤在城坑庄牺牲时的情境时,得知当地人吴兴发主动捐出了自己备用的一副棺木厚葬了烈士,并几代人一直在寻找烈士的亲人,全体同学肃然起敬,唏嘘不已。
▲解放军攻打楠木红大刀会后,经过的赤城村城坑吴庄
1949年5月17日通山县城解放。然而,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入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勾结并收买土匪和大刀会组织,继续与人民为敌,阻挠解放军南下,斗争形势依然严峻。7月份的一天,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514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庞团长带领,从厦铺花纹攻打大刀会总堂所在地一个叫楠木红的地方,另一路由师侦察排长程逢珍带领,由芭蕉湾向楠木红进发,程逢珍所部都是短枪,临时砍竹削尖当刺刀使用,在与敌人近距离遭遇战中,战士乔风山与数倍于自己顽匪搏斗,身中数刀,其中一刀砍在面部上,伤势严重倒在血泊中,战斗结束后,部队为了争取时间抢救伤员,当地一位老农主动带路当向导,带领部队翻越了雷公尖、老虎头山,意在抄近路经湄港往县城运送。当30余名战士及伤病员到达城坑庄时,队伍已人困马乏,村庄人听到了伤员疼痛的惨叫声,误认为又是兵匪来了,全部纷纷躲进了深山,战士们纷纷高喊:“老乡,老乡,我们是解放军,都出来吧,我们不会伤害你们”。
此时,52岁的吴兴发一听说是解放军,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队伍,于是第一个走了出来,迎上前去,并呼喊乡亲们都出来,招呼队伍入屋鞍座,乡亲们纷纷回家为战士生火做饭,拿出玉米和生谷喂马。此时,担架上的乔凤山伤势已十分严重,气若游丝,处于昏迷状态,有战士突然喊:“凤山,你醒醒,你醒醒”,吴兴发和几名战士赶紧凑上前去,发现乔凤山已经快不行了,醒来的乔凤山想说什么,程逢珍将耳朵趁了上去,并大声地重复着乔凤山微弱的话:“打完这一仗…革命就要胜利了…可以回家了…好好过日子…我恐怕不行了…我家是…河北永年县…乔七方村人…”。没说完就咽了气。
▲当年解放军剿匪战斗结束后,翻越老虎头山走过的小路
部队战士为乔凤山遗体擦拭好血迹,整理满身是血的军装,并在村口挖好的坟坑,准备就地安葬。此时,吴兴发想到了1927年参加革命的三哥吴守信,通山解放了,三哥一直了无音信,也没能回家,是否如同这位战士一样,壮烈牺牲在他乡了,目睹此情此景,他不禁悲从心来,他踏步上前,紧紧地拉着程逢珍的手说:“我的亲人也是因为革命而走的,这位战士不能这样草草安葬,我有一副棺木,本来留给自己用的,现在就让给这位解放军同志吧”。程逢珍满眶热泪:“老乡,我们会记住你的,我给你打个借条,等到新中国成立了,一定会补偿你的!”,吴兴发摆摆手:“不用,不用”。从此,解放72年来,吴兴发并没有向政府提及棺木的事,其后人更没有说起。
▲当年,当地村民迎接解放军入屋,抢救伤员的地方,如今,已面目全非,破落不堪
那是一副“十二莲花”的柏木红漆棺木,取材厚实,做工精细,用料珍贵,历时三年,花费三年的心血而成,十分考究和珍贵,吴兴发义薄云天,毫不吝惜地却捐献给了牺牲的烈士,令在场的解放军战士和父老乡亲感动万分。安葬好烈士后,部队人员在坟头用一块高60公分、宽15公分的木板,一位私塾先生拿来笔墨,上书:河北永年县乔七方村人士。村民自发地抬棺,并提供鞭炮、贡品及香纸,按当地风俗,极其隆重地厚葬了这位在共和国即将诞生时的英雄烈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烈士长眠于城坑,这里的乡亲们年年供奉他,视如亲人,现龄70多岁、有一位叫吴碧仙的老人自认烈士为义父,坚持守墓达50余年,年年清明,村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为烈士扫墓,并敬献鲜花,因当年原坟处有积水,还特意将烈士二次迁到阳光充沛,凉爽干燥的地方。当我们来到烈士的墓前时,坟茔上插满了鲜花,正迎风微微点头。
烈士的忠骨埋在这里,却魂牵故里。解放以来,吴兴发及其后人寻找烈士后人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歇,吴兴发临终前,嘱咐儿子吴福生要像寻找自己的兄弟一样,一定要找到烈士的亲人,由于当时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几次去信均无回音,吴福生又嘱咐儿子吴家声、吴家荣、吴家亮三兄弟,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烈士的亲人,吴家声的爱人焦雪芬是一位老师,几十年来,她不断向河北有关部门去信,寻找烈士后人的下落,均无结果,其儿子吴高尚、吴高波两兄弟,也一直在设尽办法打听与寻找中,均石沉大海,毫无眉目性进展。
寻找烈士的亲人后代,不但有吴兴发的下三代人一直在寻找,而且一个村里的人都在寻找。烈士的后代一天没找到,烈士的遗嘱就一天未兑现,大家心里总是感到亏欠烈士、对不起烈士,大家在家族微信群内经常互相鼓励提醒,各自发动四方朋友到处打听。今年,本村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援滇干部,名叫吴川,时任云南文山西畴县当常务副县长,其间,他一有机会就向河北的有关方面打听烈士的后人,通过分析,考虑到地方的地名随建制的变换而改变,全面寻找起来似大海捞针,他明确建议大家的寻找方向,将寻找的范围大大地缩小,指向邯郸市永年区一带。
巧合的事,本庄有一位在老中医院开副食店叫吴新明的老板,无意中得知,有一个通山老乡叫许玉义,时任邯郸市政府领导,即联系他帮助寻找,经许玉义同志查实在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发现了乔凤山的名字,并建有其烈士墓,通过这一线索,并在档案馆的资料查找中,发现乔凤山于1985年才评为烈士。为了核实烈士真实身份,进一步通过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查找和证实,烈士的家乡终于找到了,即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乔七方村人,而且,并找到了其相关亲人。
一天,通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突然骤响,有好消息传来,河北有关部门择日将带上烈士的家属到访通山,即将踏上瞻仰缅怀烈士的行程。告慰先烈,不忘遗志,让我们革命的火种永远传承下去,将两地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蒂开出最美的、最绚丽的友谊花朵。
(编辑:葛素文 编审: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