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徐大发)22日,记者来到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但见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村民忙着晒稻谷。
“现在居住环境好,基础设施全,住着很舒适。”3组村民徐立完说,过去想找个宽敞的地方晒稻谷都难。
西湖村原是深度贫困村,共8个村民小组447户1830人,村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卫生环境较差,村民居住舒适感和幸福感低。
“没有经济收入,想干事没法干。”村支书黄国维说,过去村内产业为零,甚至还有30多万元的债务,村庄发展很难看到希望,但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这一切。
2016年,市供销社对西湖村进行土地勘测,发现6组比较适合种中药材,于是借助通城中药材资源,在西湖村发展了5亩白芨种植试验田。成熟的技术加上悉心的照顾,5亩白芨长势良好,次年成功卖出7万元。
“第一年的收入并未急于还账。”黄国维介绍,一部分用于扩大白芨种植面积,另一部分用于发展新产业。
在村委会楼顶上,安放着一块块蓝色光伏电池板,这是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该村抓住原县扶贫办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机遇,成功争取到5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每年收益达4万余元。
村“两委”见光伏发电“一次投入、永久收益”,决心进一步扩大规模。2019年,该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向上级争取资金189万元,成功将村内光伏发电站增至270千瓦,次年收益18万元,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90%。
如今,该村已发展金丝皇菊、冬桃等6种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万元,历史债务清零。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黄国维说,这一初心使命始终未忘,也一直在践行。
2018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西湖村从江西修水引入金丝皇菊种植技术和种苗,考虑到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里采取比例分成形式承包给当地村民管理,并以务工形式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光伏、白芨、冬桃基地等同样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目前,村内6个产业共带动50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该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方面的提升同样显著:老化水管全部更换,新挖4处水源,吃水不愁;美化靓化村庄,增加保洁员,打造优美的村庄环境;新建广场,提供活动场所……西湖村全力以赴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散散步、赏赏花,生活十分惬意。”村民焦元细望着门前开得正盛的鸡冠花,笑容满面。
今年,西湖村还新发展了108亩白茶,待到丰产期,村集体收入至少实现翻番。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