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邓文义 程思 通讯员 钱成成)10月15日,秋高气爽,一曲动感的音乐打破了大畈镇大坑村清晨的宁静,大坑村舞蹈队队员们一大早就在广场练起了广场舞,旁边的枇杷小镇广场上,老人们正在健身驿站闲聊家常,孩子们在球场嬉戏打闹,农家乐开门迎客,“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呈现在面前,美丽的大坑村里正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舞蹈队练起了广场舞
老人们在健身驿站闲聊家常
老人们在健身驿站闲聊家常
大坑村位于富水湖畔、四面环山,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153人,其中,贫困户145户510人。2016年以前,村内经济收入仅靠一规模不大的养鱼产业,十分微薄,村庄发展处处受阻。2016年,在湖北省红十字会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大坑村建成151千伏的光伏发电项目。同年,在政府扶持下,大坑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枇杷产业。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增加了6倍多。大坑村支书袁知胜说:”现在每年村级集体收入29万元,搞建设很有底气。”
2020年,作为通山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通山县投入3800万元对大坑村进行改造,道路、河流、广场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居环境、生活饮水等得到极大改善。
村保洁员打扫村道卫生
青砖白墙的小洋楼
漂亮美观的篮球场
干净整洁的村落
走进大坑村,绿树红花点缀着干净整洁的村落,清澈的河流倒映着青砖白墙水波荡漾,道道村巷平坦美丽,精美的彩绘墙展现出浓浓的乡风,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今年82岁的陈敬奇是大坑村核电移民安置户。想起以前的村子,他不禁感叹道: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美,就像在公园里一样,闲暇之余还可以到小广场休闲乘凉,大家的生活很幸福。
“儿子、儿媳妇一到周五下午就带着孙子回家了,我和老伴心里太高兴了。原来儿子不是节日很难回家,想见孙子只能打电话,现在好了,村里环境变美、交通更方便,空气又好,比住在城里还舒服。在家门口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工资还不比城里少,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提起现在的生活,大坑村袁大爷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环境打造的这么美,我们开农家乐肯定赚钱。” 大坑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不少想创业的群众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章龙就是其中的一员。几年前在外地打工当厨师的他,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农家乐越来越红火,他便萌生了在大坑村开办农家乐的想法。说干就干,章龙的农家乐很快开了起来,而开业第一年他就尝到了甜头。村庄美了,道路宽了,游客来了,农家乐成了章龙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而如今政府又在对大坑村进行美丽乡村升级打造,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章龙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在村边的枇杷园里,村民正在给枇杷园除草,枇杷园面积近50亩,主要种植白肉枇杷,全部采用无公害栽培,品质十分优良,枇杷园以采摘为主,4月下旬陆续提前上市,优先抢占市场。
村民正在给枇杷园除草
工人正在机械对包装消毒
10月15日,在大坑村八福康枇杷产业园加工车间,工人正在机械对枇杷露包装进行消毒。
大畈镇目前枇杷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20000吨以上,枇杷已经成为大畈镇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产业名片”, 大畈镇在壮大枇杷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枇杷酒庄、八福康枇杷产业园、枇杷科普馆,逐步搭建起以枇杷产业为主体,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市场”运作模式,打造集特色农产品采摘、枇杷深加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万亩“枇杷”特色示范园区,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其中,枇杷科普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集技术培训、文化宣传、少儿农业科普教育、枇杷新品种、新种植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每年可接待科普1.5万人次,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湖北省特色科普示范基地。产业园开发了枇杷酒、枇杷干、枇杷膏、枇杷花、枇杷酱茶等系列延伸产品,依托优质丰富的枇杷资源,大力发展枇杷深加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党建主题广场
枇杷小镇
近年来,大坑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多项乡村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多点突破、精准发力,硬化道路,亮化路面,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惠民设施,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涵养文明乡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枇杷示范村,并拥有“三品一标”认证枇杷企业5家。“大畈枇杷”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隐水枇杷”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枇杷观光采摘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灯光明亮的幸福村
如今夜晚的大坑村不再是黑灯瞎火,而是明亮的路灯、热闹的人们、欢快的舞蹈,“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编辑:徐微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