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刘玉关)他是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他是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他是把向阳湖宣讲到中央党校、牛津大学的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他,就是竭力把咸宁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推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功臣——李城外!
近日,再见李城外之时,他已是携6本新诗集出席“李城外诗词研讨会”的主角!此次活动由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咸宁市诗联学会和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主办,来自省城和本地20余位作家、评论家齐聚咸宁市图书馆,聚焦李城外诗词新成果,共同品鉴《向阳轩诗稿新编》。
“李城外是向阳湖文化的守望者,如今正在向行吟诗人回归。他有着无尽的创作空间,已成为一位具有旺盛创作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诗人。”市作协主席、文联原主席李专的高度评价,直接铺开了一幅“城外有‘湖’更有‘诗’”的美丽画卷!
低调回归 千余诗词见初心
李城外曾在咸宁市直担任过多个单位的“一把手”,系中国作协会员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长期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出版了不少相关书籍,如编著《向阳湖文化书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向阳湖文化丛书》(武汉出版社)等30余册,达上千万字。他的《话说向阳湖——京城文化名人访谈录》荣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并译成日文在海外发行。
正值金秋,长年笔耕不辍的李城外迎来又一个丰收季,接连推出《咸宁杂咏》《五七干校行吟》《城外之旅》《我的港湾》《弦歌集》《酬唱集》等6部旧体诗集及合集《向阳轩诗稿新编》,共收入1400余首诗词。
他的诗作平实清新,通俗易懂,有白居易寒山之诗风,充满了赤子情怀和向善爱美之心,受到京城名家和广大读者的热情称道。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光大集团原董事长唐双宁、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林阳、书法家布衣、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等分别为该书题写的书名。这也是咸宁文坛、诗坛的一个重大收获,尤其是《五七干校行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考察和研究五七干校的旧体诗集,对进一步打响向阳湖文化品牌、助力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听了市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俊杰先生对李城外新作的介绍后,大家深深感受到:这位文化名人几十年来一直怀有一颗炽热的“诗”心。
翻看李城外新出版的6本诗作,收录了自1993年至今创作的旧体诗词,共39万字,向阳湖文化、五七干校研究、日常工作生活、国家大事、海内外风光游记……诗作涉及内容广泛,诗词朗朗上口,不仅是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的诗体版,也是一部诗人的“心灵史”。有《永遇乐·自遣》为证:“山里书生,治学从政,漫漫长路。酷爱藏书,日积月累,渐渐添专著。无心插柳,乌纱七品,固守一方净土。甚宽慰,从来勤勉,理想未曾辜负。 向阳富矿,挖掘不止,引起八方关注。廿载时光,酸甜苦辣,幸有知音诉。苍天有眼,名人旧址,列入国家文物。再发力,高举旗帜,迈开大步。”
仔细品读,记者发现李城外创作诗作,未因年龄增长而减少创作,反而翻倍递增,尤其最近两年,竟然达到一个“井喷”期!创作生命力的旺盛,其实就是李城外的低调回归,守住初心,实现自己的“诗人”之梦!
累累硕果 专家学者齐点赞
谈到创作感受时,李城外生动地概括为三个“苦”字:苦学、苦写和苦恋, 还要自觉抵制几种诱惑,即权势、名利和享受的诱惑。唯有达到如此境界,才有了今天丰收的景象。
为了更好呈现28年的诗作,李城外继去年中华书局推出分量厚重的《向阳轩诗稿》后,今秋归类重组,编辑出版了新编,由800余首增至1400余首。一年来,全国各地十多家媒体发布消息和评论。9月26日,正值文化部大批文化人下放咸宁的日子,此时举办李城外诗词欣赏会,可谓正逢其时。
研讨会上,与会者高度评价李城外对咸宁特色文化和文艺事业的贡献。向阳湖文化研究会顾问罗勇称,城外的诗词是向阳湖文化熏陶出来的,是被向阳湖的历史洗涤出来的。以诗叙事,以诗讲史,以诗明志……。年逾七旬的洪暄苑说,日月如梭,我们许多人会在世人记忆的长河里淡化与消失,而随着向阳湖文化的进一步开发,随着诗词精品的进一步涌现,李城外的名字将会也只会更加闪亮。
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争先恐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夏雨认为,“李城外的诗歌是难得的让人愿意读下去的作品,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他的诗歌建立在率真、情真的基础上。他的诗歌题材丰富,信手拈来,有感而发。作品内容熔铸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多重审美经验。”《九头鸟》执行主编郑安国说,“李城外的作品具有意境、性情、音韵美的特质,融合了人文情怀、家国感情、个性体验的审美感悟,进而达到了出彩创新的篇章、佳句,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例如,《题九宫山迎客松》:“岁岁英姿立九宫,一松可抵万松雄。 沧桑阅尽谁如我?枝干牵云叶带风。”《游汨罗江屈子祠有感》:“汨罗江水屈原泪,洗尽文人软骨羞”,《蒲纺杂咏八首》:“芳华两代绵绵爱,买断一回悄悄啼”“何愁热点成难点,笑对甜瓜变苦瓜”,等等。
的确,李城外的诗作是他真情实感的表露,也是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以浩荡之气、如椽之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抒写了咸宁人民奋斗、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生动场景和感人事迹。这些作品也体现了诗人的高风亮节,展现了他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追求,充满着人文情怀,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再接再厉 文化名片更出彩
李城外诗词把握了时代脉搏,反映了时代特征,展现了时代风采,并获得众多好评。如在2020年抗疫期间,他创作了60首七绝,其中《兰台人的特殊使命》荣获"诗词的力量——同心抗疫诉衷情"全国诗词征集古诗词类一等奖,而《向阳湖文化名人赞》(108首)《东岳文化名人赞》(36首)等获诗坛众多名家肯定。他的千余首诗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千人千面的、不同地方特色的人物风景画釉。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三位年轻教授的点评亦十分到位。院长郭彧认为,李城外深得感悟言志之妙,其心明,其情深。其诗词具有感悟敏,感悟深,感悟壮的特点,能够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生情感的碰撞、变化和演进,并最终见之于文辞;魏一峰教授感慨道,作品渗透着诗人追求历史真相的史学责任,渗透着诗人为擦亮文化名片而奔走呐喊、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都是满满的情怀。当心灵史遇见情怀,诗史便悄然形成,;副教授黄兵认为,李城外部分抒情之作,很多是对历史的反思,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也是在讲中国故事。缩小一点是在讲我们湖北的故事,讲咸宁故事。他是用自己的笔真正做到在赓续,在弘扬,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孔祥志充分肯定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李城外对咸宁文化发展的贡献,认为李城外个人的创作成果是咸宁市诗词的发展成果,推介他的诗词也是扩大学会影响的一个有益的举措。“行走万里路,读写千首诗,结交百家友,做好一件事。”这应该是城外诗词创作的基本经验和诗家精神。副会长秦凤说,城外先生的价值不在于他当了多个岗位的领导干部,也不在于他是某某大学的兼职教授,而在于他是咸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副秘书长王甫洲说,李城外爱岗敬业,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如主政市新闻出版局期间,连续五年获得省部级奖牌,等等。他还曾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毕业生”“全国书香之家”等荣誉。《人民画报》《中华儿女》《中国文明网·名人》和央视等多家媒体均宣传报道其事迹。李城外亦政亦文,也为公务员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创新的业绩做出了示范。
诚然,作为鄂南的一位著名作家、诗人,李城外的收获累累,也是咸宁文化建设结出的硕果。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文史界和文坛有了明显的辨识度,留下了一个符号。与会者赞同市诗词楹联学会适时成立一个李城外诗词研究组织,力争为咸宁再添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近30年的痴心创作,李城外把自己植根于南鄂大地,家国情怀溢于言表。在会上,他即兴赋七律一首,尾句云:“何幸痴迷干校史,今生醉赏向阳天。”由他主持编纂的《向阳湖文化与五七干校研究丛书》(10卷)即将完工。他的诗文,在声誉日隆的向阳湖文化的旗帜下,正在南鄂大地熠熠生辉,也将成为荆楚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香城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