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热议碳达峰、碳中和,建言湖北——建设大型储能基地和国家级能源枢纽

“经济增长可以实现与碳排放‘脱钩’。”“我们需要更多的具体行动。”“绿色发展应当师法自然。”……

11月16日,华创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海智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场上,海内外清洁能源产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和相关代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热烈讨论,把脉支招。

加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当前正处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步伐必然加快。”一开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就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度。

王焰新以“湖北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偏低问题”为例指出,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先机,必须紧跟主赛道,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产业。

他建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一揽子计划、政策,构建“钱变纸”与“纸变钱”良性互馈、高效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建设大型储能基地和国家级能源枢纽,契合湖北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目标。”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岩石力学专家杨春和介绍,目前,潜江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盐穴储气库。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除潜江外,杨春和建议在武汉和黄冈建设储气基地,“建成后将把用气低谷时的富余气量存储起来,可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

提高全社会能源整体利用效率

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复苏的关键。

欧洲科学及艺术院院土、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及梅拉达伦大学教授严晋躍,通过视频方式参加论坛。他表示,实现碳排放达峰,对湖北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上世纪70年代,瑞典完成了碳达峰,此后依然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严晋躍据此指出,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严晋躍认为,推动能源结构持续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需要打破能源企业和行业间壁垒,形成不同行业间能源利用形式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梯级利用,提高全社会能源整体利用效率。

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生态学终身教授李百炼,在现场分享了一个生态修复的故事。

当年,纽约市的水质曾出现问题,专家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用工程手段,用60-80亿美元建水处理厂,每年1亿美元运行费;一个是花14亿美元进行生态修复。纽约选择了后者,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师法自然是绿色发展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理念。”李百炼认为。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