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讲文化、讲历史、讲故事的影视节目绵绵发力,以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的叙事体系走出国门,登陆外国主流媒体平台。这些作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方式,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实效性,不仅走进海外受众的视野,也走进外国民众的心中,使影像里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关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实施的“发现新疆之美”影视节目海外展映活动紧扣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主线,发挥影视纪录片讲故事的特点,多侧面展示新疆的美景、美食、美好生活。纪录片《天山南北》《航拍中国—新疆篇》《新疆味道》,电影《勇敢的米娜》,动画片《克拉和玛依》等作品在埃及、黎巴嫩、土耳其、坦桑尼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的13家主流媒体通过英语、阿拉伯语、印尼语、土耳其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持续播出,引导这些国家受众去了解新疆的真实状况、增进外国观众的正面认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展映活动覆盖20多个国家,多国电视端收视效果良好,使馆及海外媒体业内人士对展映活动予以积极肯定,希望扩大和加深同类合作。
在国际传播中,影视节目要会讲故事,善于用情感共振展现中国魅力。今年是建党百年,影视剧要怎么讲,才能帮外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故事,从而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中非情缘”纪录片展映暨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利用影视纪录片展映,面向海外受众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答,不失为积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开展“一群一策”区域化表达的有益探索。
这样的传播活动要回答好“故事讲给谁”“讲什么故事”“故事怎么讲”这三个问题。首先,故事讲给谁?中国形象在非洲有比较好的基础。非洲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得益于扎实的历史基础和厚重的人民情谊,所以活动面向撒哈拉以南20多个非洲国家播出。其次,讲什么故事?为配合建党百年的国际传播,首先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该活动集中播映了《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等作品,通过一批反映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故事的纪录片让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生动呈现在非洲荧屏。同时,还要讲中国与非洲的故事。要引起海外受众的关注,就要选取合适的角度,让海外受众看到中国发生的故事与自己有关,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展映选取《医道无界》等作品,以非洲受众视角,从故事性、知识性方面进行改编创作和译制,集中讲述中国数十年来在基建、医疗、教育、民生等领域开展对非援助与合作惠民的故事,梳理回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的纽带关系,折射中国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最后,故事怎么讲?将信息传递与受众互动结合起来,让受众参与到传播中效果会更好。非洲本土主持人在每部片子播映结束后,会以活泼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向观众提出问题,问题设计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强化记忆点和分享冲动。如国文老师从毛泽东19岁的作文里看到了什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吃粽子蘸的是烟灰、茶水、咖啡还是墨水?通过趣味答题互动进一步提升可看性和受众参与度,吸引了28个国家的近两万名观众直接参与知识竞答。这一播出互动形式使中共党史题材意外成为非洲荧屏“热门单品”,累计触达观众近2亿人次。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持续宣推大量作品,覆盖一个区域市场的同时,与更多的受众展开了交流对话,达成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刚刚过去的11月,“中非情缘”第二季中国影视节目展映活动在非洲20家媒体的24个频道热播,通过官网关注活动、参与竞答的网民已遍布全球86个国家,境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主题阅览量突破1.4亿。多语种主播发起互动贴,邀请网友参与演绎多角色配音,掀起了追中剧的小高潮。针对非洲受众喜爱的影片《唐人街探案》,CGTN英语和法语的网红工作室精心打造融媒体产品,探讨“唐探系列”海外票房火爆的原因,向非洲网友介绍汉语“唐人街”的拼读和含义。针对展映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亚非中心斯瓦希里语工作室中外主播发布视频《夫妻闹矛盾,如何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解读剧情的同时,结合自身经历对比中非文化差异。活动累计触达受众近3亿人次,非洲媒体纷纷点赞,多国大使致信表示,此次活动形式新颖,让非洲人民感受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中国影视节目的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抓手。虽然不同于新闻传播,但是“敢讲”“会讲”,恰是中国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功,也是通过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底气所在,在展现中国实力的时候,也注重展现中国魅力,润物无声地让国之交变成民相亲。希望今后可以看到更多中国影视节目把中国故事传递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进更多人的心田。作者:阚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译制中心副主任)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