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把爱好做职业?最新数据出炉,网友吵翻......

此前,话题#兴趣真的能维持工作热情吗#冲上热搜,网友展开热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此面向全国2664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情况下,92.98%受访大学生愿将爱好发展为职业。

更多的职业类型,让年轻一代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这些大学生是这样做的——

朱傲宇:从最开始使用现成的模板拍摄,到创作有情节的短片,中国民航大学的朱傲宇自学了不少剪辑和编辑技巧,通过拍摄创意短视频,展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拍摄了近400条作品、收获超过1亿点赞后,朱傲宇不仅在视频里风格成熟了许多,遇到在班级里发言,或是更大的场合,都不太会怯场。“这也算是人生阅历上的一种增长吧。”

根据自己的经验,朱傲宇总结大家更喜欢真实、贴近生活的短视频,“所以我拍摄的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他自己摸索用法简单的剪映等软件,剪辑、配乐、配字幕。在他看来,“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工作机遇。”

王汤匙:就读于吉林某高校的大四学生“汤匙”,是有近2000万获赞的视频模板创作者。“汤匙”这个网名里藏着“理工男的浪漫”,由他和女朋友名字的拼音组成。

通过模板创作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王汤匙产生了把视频模板创作作为主业的想法。“创作模板不仅让我很开心,还可以赚钱,而且工作自由度高,不太受时间限制。”

但他表示,“把兴趣当职业,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也很难的事。当你决定把兴趣当成职业的那一刻,就必须承受它所带来的反差感。”

欧阳岑昕: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的欧阳岑昕在高二时第一次了解到服装搭配的概念。自此,“成为一名服装搭配师”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欧阳岑昕的心里。

她通过分享穿搭,在社交平台积累的粉丝已超50万。她表示,自己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被大众和品牌注意到,从而接触服装搭配师这一职业。“会有粉丝留言表示喜欢我的穿搭,觉得很好看,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我也会很开心。”

比起获得收入,“服装搭配”让她在不断靠近职业目标的同时,“变成了更好的人”。而欧阳岑昕对服装搭配师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外观好看、紧跟潮流”,反而更倾向于了解服装搭配背后的内涵、文化背景等多维度深意。

警惕“上学读书还不如去当网红”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收录的职业岗位信息,经过了多次更新。此前,“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直播销售员”等新工种,就加入了由官方发布的职业大典。无独有偶,教育部曾对就业指标统计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以及自由撰稿人等均算“自由职业”。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

事实上,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将兼职参与新职业作为锻炼自己、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不丢人”“更自由”“喜欢就好”,是他们对新职业的评价。恰恰是这种打破束缚的就业理念和价值追求,给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可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就业形态如何变化,对从业者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奋斗价值的推崇。只要踏踏实实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我们定能在新职业的绚丽舞台上放飞梦想。

最后,朱傲宇提醒,要警惕“上学读书还不如去当网红”的想法。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他认为,尝试新鲜的事物、新鲜的领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学习的积淀会给一个人更多的选择和容错率。“随着粉丝变多,责任也越来越重,需要多考虑、多学习。”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