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通过文艺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表现出来、传承下去、诠释透彻,是文艺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我国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只有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才能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积极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新时代新征程,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这就要求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