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遐思
文:刘凌
傍晚,一抹云霞悬挂在西方的天空,我漫步在河边的小路上,沉浸在思绪的海洋中,心情好似这天地间的花草,沐浴在柔柔的春风里,像是飞回那魂牵梦绕的向往。
瞬刻,四周暗了下来,整个山城笼罩着一股缈缈的烟氳。啊,原来是姗姗来迟而又温和多情的春雨,像一位披着轻纱的姑娘,没有风的伴随,没有闪电的照耀,带着她深深的爱意,不知不觉地飘落在大地上。
春雨妩媚缠绵,步履轻盈,柔弱翩翩,她不像夏雨的急促与倾盆,也不像秋雨的肆虐与横行,更不像冬雨的逼寒与刺骨。她洗去了冬日的残迹和沉重,代表了新的生命,滋润了青山,调和了绿水,带来了一派生机,向万物传递着新春的气息。
雨中行,让人不由得感叹杜甫笔下的春雨知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笔下的春雨绵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陆游笔下的春雨沉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苏轼笔下的春雨空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志南的春雨诗情画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想雨的时候,是一种心灵的呼唤和期待。久旱的日子,是人们痛苦、忧伤、烦闷已经到了极点的时候,愁绪郁结,难于排遣,此时的心情就像枯竭的禾苗特别渴望雨的到来。一季又一季,渴望春天的雨,渴望夏天的雨,渴望秋天的雨,渴望一场又一场雨走过,给大地播种福音,给人类带来好运。一年又一年,期盼岁稔年丰,万民小康;期盼春华秋实,乾坤爽朗。
听雨的时候,是一种心绪的慰藉和释怀。雨从天上来,有小有大,有急有缓。既可以搜寻一段回忆,又可以冲刷岁月的尘埃。每当听到雨声,思潮腾涌,百感交集。感伤的是听着泪水对雨水诉说心里的苦涩,却只能对着天空呐喊和兴叹。欣慰的是在雨声里,能感受到林中的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每一块岩石,历经长年的磨砺和风雨的侵打,仍然绽放出无比奇妙的色彩,散发出清新诱人的气息。聆听雨音,就像坠入一场不愿醒来的梦境。正如诗人汪国真笔下的雨,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看雨的时候,是一种心境的守望和升华。蓝天下,白云间,清风里,大地上,春雨飘逸着浓浓的情思,挥舞着神奇的彩笔,描绘出广袤无垠的春色,抒发出万物蓬勃的斑斓。人们看到她,就看到了绿色,看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看到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世界,自然就有了欢快愉悦的好心情,因此,也就有了看着雨想着你的意念。
诚然,古往今来想雨听雨看雨者不计其数,可人群和心境却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的人。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下雨是四季更换、天地轮回、人类生存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和无法改变的现实,由不得人们喜欢与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试想,如果没有雨水哪有人类!
其实,人们钟情的不是雨,而是雨中唤清愁,看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洒落下来的眨眼间,将纷繁复杂的心事融入雨中。因为融入的不仅是一份回忆和牵挂,更多的是一丝伤感和忧愁,一点开心和欢乐,一些愉快与不愉快以及无法与他人倾诉的故事,一股脑融入雨中,深信终会雨过天晴,惠风和畅。
人生,或许总有遗憾;生活,没有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就好像滂沱大雨突然从天上倾泻下来,漫山遍野变成了白茫茫一片,浸打得人们措手不及。只有懂得,才会洒脱;只有从容,才会快乐;没有永远的晴天,也没有永远的雨季。晴天时享受太阳暖心的关爱,雨天时静听雨声敲打的旋律。宋代词人蒋捷在寂寥无声的雨夜就悟出了顺其自然便是大道。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合于潜心笃志和学思践悟。老子的《道德经》载:“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走着想着,夜色渐渐浓了,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城一下变得非常幽静。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鸟啼,那轻声的吟唱是遥远的馨语,路边树上的雨珠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声响。正是“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作者简介
刘凌,湖北通山人,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通山县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通山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主 编:阮 冰
编 辑:徐 微
编 审:唐 成
程 思
总监制:阮班新
出品人: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