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通山人抽笋





 通山人抽笋

文:吴世湖




抽笋,也叫拔笋、扯笋,即采拔野生竹笋。小竹品类繁多,而水竹最常见,水竹分布广、面积大,因多于田头港边,故称水竹。竹笋品质优良,所以多乐意于扯水竹笋。扯笋,恐怕唯通山人最牛。不信,当竹笋出产季节,你来通山看看,满路是扯笋的车,满街是剥笋的人,满席是竹笋的菜,一派繁忙的景象,胜似乡村水稻双抢季节。一场热闹的笋宴,就如一个全民的竹笋节。这已成为通山的传统习惯。

抽笋这风气应该源自农村,因为城镇化使大量农民涌进了城市,进城的孩子改变了乡音土语,农民不得不讲起了洋土参半的普通话。但却改变不了耕种、采摘的习惯,凡有土地、那怕是一盆之壤,也要栽上一棵蔬果,精心耕耘,收获喜悦。遇到野果收获季节,便不畏路途遥远前往采摘。扯笋就是每年不可或缺的野外活动之一。

城里人为何如此兴趣抽笋,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故,农民进城之前,乡间扯笋是何等的艰辛,相形之下城里扯笋却轻松得多。小时候,为了扯到竹笋,不惜这个山头跑来那个山头跑去,到了筯疲力竭之时,远远看到有棵小竹在风中摇曳,还会前去探头探脑翻弄一番,哪怕是一支半截也乐此不疲。到了响午,又渴又饿大伙才相唤出林,互相攀比着,多是你半篮我半篓。要是谁扯了个平篮满篓,无不投去羡慕的眼神,左一个右一个追问他是怎么个能耐。

在县城近邻偶尔扯到几把竹笋,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没人会当回事。突然间听人说大半天扯了十来袋,心里不觉痒痒的,口里不停地啧啧称奇。细致一问,是夫妻俩扯的,他们一早出发,自驾到邻县,那里山不高路不远,林浅茨不多,大半天就收获了一麻木,这不能不让人眼红。

抽笋分为扯着玩和真的扯。扯着玩,一没时间约束,二没衣着准备。三五人一时来了兴,说出发就出发,身上穿的还是逛街的衣服,脸上抹的还是胭脂水粉,来到林边路口,还要打情骂俏半天。手携小提袋,像是市场购物,这里瞅瞅,那里瞄瞄,怕林中露水湿衣,畏荆棘挂伤身体。冇扯得一时半刻就相约出林。这时有个美女说:某老板,到吃午饭时间了,何不到路边小酒店风光一番,大家一致响应。某老板不好推辞,于是点上三五个菜,叫上半斤八两谷烧,喝得昏昏糊糊再打马回城。遇上邻里总会抛上一句,今天冇碰到好易头(方言,地头之意)。

真的扯,却是另类模样。扯的地方早以把握在心,只是不会常挂嘴边,扯的时间也已心知肚明。清明太早,立夏又迟,谷雨正当时。农谚说:“清明一尺,谷雨一丈”,讲的就是时不我待,季节一过,留下的只是遗憾。隔晚做准备,穿的衣、鞋、帽、手套(当然是弃之不舍的旧衣旧鞋),用的刀、篓、袋、绳索,食的水、茶、果、干粮,一样不缺可解后顾之忧,全副武装才能冲锋陷阵。同行早相约,车不宜太多,人数要适量,五更出发,到地头天上初露鱼肚白,林边路口见笋方为好兆头,一番武装之后,身子一闪进了林,那笋真热手,一支支大如刀把、胖如拳头。有的一行行排列着,有的一圈圈拥立着,像是在讲述着破土的故事,又像是在描绘出嫁的未来。你这时似鱼儿得水像老虎归山,没有伤身挂衣的顾虑,躬着抽、坐着扯、仆着拔。不时觉得一支支的“扯”不够,三支五支地“耨”(方言,抓之意)才能过瘾。呈现在眼帘的是笋的世界,回响在耳边的是笋的音符。要是扯累了停下来稍憩,刚扯过的地方还立着一支又一支,像是刚刚蹦出来一样,让你忍不住回头来过。不出半小时就扯满了一大袋。如此忙碌着,不知时间过了多久,不觉身心有何疲劳。当太阳当顶,感觉几分口渴几分饥饿,大家相约吃点喝点增添体能,顺便清点战果,各自不是三捆五捆,也是六袋七袋。盘算着是否返程,然而刚才那个如插针的好易头怎舍得放弃,于是带上大袋,三下五除二,一会功夫又掮了一大袋出林,见车轮压弯了腰,人已蓬头垢面,身已无力动弹,再驱车返程。不担心别人干涉,因为这野生东西他们可不像我们这样如痴的热爱。再说竹笋不扯,几年下来,整个地块会被竹根霸占,连竹子自己也无法动弹。

剥笋是费力的功夫,竹笋到了家得摊摆起来,否则堆在一起极易焐坏。最好是一天将其剥完,自家人手不够,不妨请亲戚朋友助阵,左邻右舍见了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削口,有的转剥,大伙边剥边议论:要是有剥笋机就好了,然而年年这样议论,就是没人真的购买,这也许是因为使用价值不高,毕竟一年才用上一两次。众人拾柴火焰高,看起来堆成山的笋支,不知不觉中退了壳。帮忙的邻里须感激,给他们一袋半捆,口里说,快手不贴(方言,帮之意)帮手,受之者答,顺手工夫不必挂齿。

接下来的是抵笋(方言,折断之意),将裸笋分为笋蔸、笋叫(方言,老笋),笋梢三部分),笋蔸和笋壳一同入地,是难得的好肥料,笋叫可腌制保鲜。主体部分是笋梢,进行处理干晒,流程有些繁琐,先是涝(方言,煮之意),后是派(方言,支开之意)再是切。经太阳暴晒一两天就可入库保存。当然,若遇上阴雨天,不妨用粉盐腌压起来,待天气放晴再进行干晒,切不可过久水浸或堆放,让辛勤的汗水白流。

竹笋是蔬菜之王,粗纤维含量高,故有“立夏吃笋长脚骨”之说,过去逢年过节竹笋炖腊肉,是款待亲戚朋友的美味佳肴,如今虽然生活水平大提高,竹笋炖肉或竹笋炖鱼,仍然不失为一道好菜。冬天,当香喷喷的竹笋炖炉上桌,配以煮得热气腾腾的美酒,温馨的气氛即刻就会弥漫起来。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这竹笋味道真美,连武汉人也会说,这通山竹笋真他妈的好吃。殊不知这竹笋本是武汉产,因为通山扯笋大军由最初扯于城邻、大幕、三界,已越出了县界,扯到了咸宁、崇阳、通城,现在扯到了江夏、大冶、江西。笋虽不是通山出产。可通山人心灵手巧,善于制作,做出了美味,做出了特色,竹笋就成了通山特产了。


主    编:阮   冰

编    辑:葛素文

二    审:唐   成

              程   思

总监制:阮班新

出品人: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