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送炭解饥寒 雨露滋润禾苗壮 我县实施“幸福工程+” 倾情关爱计生家庭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王能朗 夏强)“是党和政府的支助,让我女儿圆了大学梦。我时刻教育小孩要不忘初心,在校好好读书,回报社会。现在我的女儿阮微在湖南中南大学读大三,成绩在班级名列前四名,并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畈镇大畈社区单身居民袁秀丽说。这是我县实施“幸福工程+”,倾情关爱计生家庭带来的效果。

袁秀丽讲的“幸福工程+”,是我县从本地实际出发,于2012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幸福工程+”围绕治穷、治愚、治病,家庭经济,帮助贫困计生家庭实现脱贫致富,我县的作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2013年我县被国家幸福工程组委会纳入项目试点,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模式,打造致富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关爱计生女孩助学、扶助计生家庭、开展生殖健康、医疗救助、保险保障、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为了把“幸福工程”抓出实效,我县出台《通山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等7个文件,把该活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优势,整合惠民政策、资金、资源,帮助贫困计生家庭稳定生活。县教育部门投入30万元,落实留守儿童的关怀关爱措施及农村纯女户家庭中高考加分奖励;民政、财政部门增加对失独家庭和特困家庭的补贴标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500元的标准落实到位;扶贫、住建等部门把农村计生建房户纳入危房改造工程予以补助,并将计生贫困户建房纳入易地搬迁的项目。同时,该县深入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增强贫困计生家庭的造血能力,通过“幸福工程+致富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扶贫计生特困家庭、生殖健康服务”等延伸服务,打造幸福工程8大品牌,免除贫困计生家庭生产生活、子女上学、医疗健康后顾之忧。

“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我从贫困走向了小康,从哀怨变到了幸福。”慈口村2组村民徐尾女感慨道。徐尾女是双女户家庭,3年前,她拿到幸福工程款1万元,发展网箱养鱼和柑橘种植,如今已发展到网箱150口,年收入过10万元,并联合20名村妇女成立了“慈口村网箱养鱼合作社”和“慈口村柑橘种植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母亲脱贫致富。

慈口乡山口村有5家纯女户和3家因学贫困户,如何让这些计生户尽快摆脱贫困?该乡积极引导他们流转山地20亩,每亩按30元租金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本村女强人孔金竹引来的外地客商投资创办的琼山种养殖业合作社,使这些计生贫困户每年收取土地租赁金和在基地上给果木除草、施肥、治虫打零工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现在琼山种养殖业合作社已建起果木基地200亩,鱼池20亩,已栽植杨梅1200株、柑橙4000株,在鱼池投放4000斤鱼、鲢、鲤等鱼苗。三年后,该村的5家纯女户,3家计生贫困户在该公司可获利分红户平收入达1.5万多元。

大畈镇板桥村7组村民阚秋英,23岁时因在山地耕作,不小心摔跤造成左腿骨折,由于当时家庭困难,没有得到及时医治,造成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并劳累成疾并患精神病。2015年12月中旬的一天,县卫计局局长万强在大畈镇调查计生服务工作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县安康医院和康泰医院的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协商医疗救助方案,对阚秋英的医疗救助进行安排,决定由阚秋英的亲属负责住院生活料理,大畈镇卫生院负责联系县安康医院和康泰医院并做好住院手续,县卫计局负责承担为阚秋英治疗精神病和做骨折手术费用,并通过整合县扶贫、民政、卫生等部门救助资金10万多元,解决阚秋英的所有医疗费用。通过4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如今,阚秋英可柱着拐棍行走并能自理生活。

“生男育女一个样,没想到党和政府还为我这个无子双女户建起了钢混结构‘小洋房’!”74岁的通羊镇宋家桥村村民朱希达对笔者深有感慨地说。2016年2月下旬的一天,县卫计局人口协会副秘书长吉曼贵、通羊镇计生办主任卓家礼在宋家桥村调查纯女户住房情况时,发现朱希达住在不到90平方米的两间土坯房里深感不安。于是吉曼贵、卓家礼积极争取县扶贫、住建局等部门危房改造项目资金4.5万元,村里动员党员干部和乡亲邻里投工,仅用2个月为朱希达建起了新房,圆了他的“安居梦”。

据统计,五年来,全县落实计生致富工程项目16个,共筹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334万元,已建项目点12个(其中国家项目点3个),救助289户贫困母亲发展生产,户均增收1万元,脱贫率达90%以上;帮助28名困难计生家庭女孩顺利上大学。去年,我县为贫困计生家庭发放一次性抚慰金63万元,共落实精准扶贫医疗救助363人。

责任编辑 徐微 编审 乐有钦

(作者:王能朗 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