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娟|端午情思


莫言说过,人们之所以要过节,是因为生活太清苦了,所以一年之中总要有几天让物质上的丰裕来犒赏和慰劳自己。窃以为,在物质贫乏的年月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而我对端午的记忆,大多也和物质有关。





自小和父母生活在偏僻闭塞的山里,这里水莹山绿生意盎然,堪称世外桃源,然而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也使它恍若拙朴的原始世界。房前屋后多有广袤的田原山野,给了人们很多施展拳脚大展宏图的机会,大家过的是半自给自足的生活。吃的菜是自己园子里种出来的,烧的柴是从附近山上砍来的,自家养的四处跑的山鸡,产的滋味醇正的鸡蛋,一日三餐的桌上都是些素朴单调的饭食。记得有一年吃到父亲从县城带回来的面包,那面包大而沉实板扎,全然不像现在的松软发泡,散发出一缕缕奇异的香味,当时很是感叹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水果很少有的,不过身畔的山野一年四季不乏各色的野果,撩得人心神不宁,于是乎人勤嘴不闲,奔走于荒野溪涧间,我们常常是连映山红的花瓣都整把抓住往嘴里塞的。

就这样,一年之中除了过年之外,端午便最是让我惦记和牵念的了。这一天的餐桌上有了久违的肉食,而平时要想吃肉就得沾有客人来的光了,而在我们这山旮沓里,客人也是久不至的,所以一年之中吃肉的机会很是寥寥。大概那时候的猪也是原生态的乡野山猪吧,吃的是四野里的草料和杂粮五谷,总之觉得那时候的肉真是特别的鲜美。端午这一天,可以吃到自家老母鸡下的蛋,数目比平时要多,不过我并不是很喜欢水煮的鸡蛋,觉得嚼起来木木的口感并不好,常常只是拿在手里把玩。说起来,我做咸蛋的手艺也是这时候跟着母亲学会的。后来当我读到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里面女主人公有个腌咸蛋的细节,居然和母亲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感觉很是亲切,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读着那几段话,朦胧中似乎有了母亲的气息和温度,多么温馨又是多么可人的咸鸭蛋哪。

这样想着,我好像又回到了多年前我家门前的那个小小院落,阳光不很炽烈,四野里依然像往日一样宁静,我和妹妹胸前都挂上了我们自己用毛线编成的蛋兜,装上了母亲刚煮好的热腾腾的鸡蛋,四邻的小伙伴们都聚到了一块,大家脸上都显出很是满足的神情。荒僻的山坳里自然没有龙舟可看,粽子也是很多年后母亲才学着做的,可是大家还是觉出了这一天的不同。

其实我们还很在意的另一件事是端午有新衣服穿。那时候很少有卖成衣的,每年母亲总是早早准备好了布料,领着我和妹妹去找年轻手艺好的裁缝,煞费心思地商量着衣装的款式,就这样,每到端午我和妹妹都是焕然一新,神采飞扬的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打扮不外乎红绿参差,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可是曾经却给我们带来多少幸福与满足。在这平常的一衣一食里,小小的我们感受到了这平常的生活有多么的美好。


所以端午节说到底,我觉得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所有的享受都给了孩子们,所有的欢乐也都是孩子们的,而大人们往往只能从孩子们的欢乐里感受到给予的快乐,其实他们才是创造了这所有快乐的源头,只是年少的我们不能知晓,也就不能明白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不易半丝半缕念物力维艰的意蕴哲理了。


这样说来说去便离不开了吃穿二字,所以我很赞同莫言的那句话,节日是清苦生活里的期盼,是平淡日子里的点缀,它饱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望,倾注了人们一往情深的牵念,而这些感受也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月里才分外深刻,因为越是贫乏便越是渴求。现今的这个时代与过去相比,物质丰沛,信息发达,生活富足,但还是常常让人觉得,生活中的遗憾与缺失,多于所得,所以我还是对过去年月里的节日葆有新鲜而水恒的记忆,而对现今的年节愈来愈疏离而漠然了。

编后语


通山广播电视台APP云上通山“文化”栏目的文学作品投稿邮箱:365278228@qq.com,方雷收,附与文字有关的图片6张,个人简介及个人图片。部分作品还可刊登通山政务网,通山周刊。期盼惠寄更多的佳作,让父老乡亲分享您的写作快乐感。谢谢!

作者简介

黄晓娟,女,湖北通山人,小学教师,咸宁市作协会员,通山县作协理事,爱好旅行、写作,向往诗与远方。

欢迎下载 云上通山


编 辑:徐 微

编 审:乐有钦 唐尚伟

监 制: 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








(作者:黄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