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莫当思想贫困户 争做脱贫急先锋

廖双河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奔走九宫山下、富水河边,所到之处,脱贫攻坚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然而,与这场“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的伟大战役格格不入的是,一种“我贫困、我光荣”的消极思想在一些贫困户心中悄然滋长。

在有些村湾,包保干部满怀希望带着政策、技术、项目下村,贫困对象却抱怨为什么不送现金、物资,对带来的产业、技术消极接受;有的贫困户成天打着小牌,见镇村干部提着物资上门却无动于衷,连牌桌都不肯下;有的家庭把帮扶干部送来的仔猪、小羊变卖,换成了烟钱酒钱;有的村组争当贫困户“蔚然成风”,甚至为争“贫困”各显神通、互不相让;有的当保安嫌无聊,到工厂干活嫌太辛苦,宁愿呆在家里“等靠要”。凡此种种,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战的速度和效率。

思想是精神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贫困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增加再多的人力物力资金也无济于事。所以,脱贫攻坚,首要的是要解决思想贫困。只有解决好思想贫困问题,才可能实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否则,再多的资金也有用完之时,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形成双向合力,扶贫也只能事倍功半。

摆脱思想贫困,先要把贫困群众的心焐热。扶贫干部切不可身入心不入,只有把扶贫大事当“家事”,把贫困群众当“家人”,真帮实扶、人到心也到,贫困群众才会自发纠正“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形成自主脱贫、感恩奋进的氛围。

摆脱思想贫困,也要让贫困群众思维活起来。既要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多“走出去”,看一看别的地方、别的群众是怎么摆脱贫困的,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把其他地方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时“引进来”,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的门路和技术。

摆脱思想贫困,还要让贫困群众真正动起来。送钱送物只能救“近火”,自力更生才能解“远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法,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让那些不愿意干的通过利益损失触动,体会到不参与扶贫项目的后果,让他们坐不住、干起来。

思想不脱贫,一切等于零。贫困群众唯有拔掉思想穷根,立起奋斗之志,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摆脱贫困。为此,真诚希望那些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的村民,拿出掉一身肉、脱一层皮的决心和勇气,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这场伟大战役中,用辛勤的汗水在脱贫之路书写一份无愧时代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