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郑梦溪 黎海波)九月底,在各乡镇采访,笔者听到许多夸赞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动人故事。回味这些故事,我们不禁为此深深感动……百姓夸赞说:“县委在全县党员干部推行‘一市一员一片’真管用!”
特殊的“民情夜市”
8月24日傍晚,洪港镇西坑村广播就不停播开了:“今晚8点,镇领导要来村和大家面对面谈心,大家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到会场当面谈!”吃完晚饭,老老少少便提着板凳来到纳凉的中心禾场。
镇党委书记石裕刚、镇长谭禛等早已坐在那里同先到的村民们聊上了。
“石书记,我们山里的文化太落后,电视到现在还只能收到几个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象城里人一样能看到20多个频道呀!”45岁的村民朱必焰一看到石裕刚就发起了感慨。
石裕刚当即表态,山再大也不能阻隔村民接受先进文化,“我马上同相关部门联系,再难也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这件事情,尽快把闭路电视引进村。”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镇里考虑到村民们白天忙生产,难得坐拢开会,只有夜晚才是村民们一天最闲的时候。镇党委决定组织驻村镇干部轮流到各自然湾开办“民情夜市”,虚心倾听群众意见。
9月初,当笔者再度来到西坑村,望着正在安装的闭路电视,村民们打趣地说:“现在县长看什么,我们也能看什么了!”
到目前,洪港镇干部到16个村开办“民情夜市”36场次,收集到意见120多条,现场解决问题69个。
活跃的“村情联络员”
在九宫山镇,笔者恰巧碰到镇党委政府的几位负责人骑着摩托车下村去。一打听,这些驻村镇干部告诉笔者,他们每天要骑车跑很远的山路,解决村民的许多疑难问题。村民们亲热地为他们封另外一个头衔——“村情联络员”。
从今年开始,镇里便在驻村镇干部中推行“村情联络员”制度,要求全镇30名驻村干部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深入农户摸实情,为镇党委政府正确决策当好参谋;为群众办实事,出主意,解难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农村稳定。半年多以来,这些“村情联络员”进村入户,活跃在田边地头,为百姓解释疑难。
最偏僻的彭家垅村,地处鄂赣三县交界处。俗话说:“上嘴唇总难免要碰着下嘴唇”。这里村民常为山林、田头地界纠纷不断。“村情联络员”们通过加强两省三县联谊沟通,达成协议,定期走访边界上的乡亲,找出问题症结,利用座谈会、协商会,互相谈心交心,订出乡村邻里村规民约,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到目前为止,这里已连续几年没有发生过冲突,“湖北老乡”与“江西老表”们已成了真正的好乡亲。
管用的“政务名片”
8月中旬,南林桥镇南林村村农民徐细林发现家养的8只山羊,有2只躺在圈里不动,既不喝水,又不吃青草和饲料,像似发了病。他立即按照镇干部放在他家的“政务名片”上的联系方式,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到30分钟,镇包村干部便带着畜医员赶到现场,当场诊治、开方、下药……一天后,看着羊圈里的山羊蹦蹦跳跳,徐细林激动地说:“这‘名片’管用!”
今年,该镇政府统一制作了印有镇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等内容的“政务名片”,发到各村干部、种养大户、贫困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手中。现在群众有了困难,就找名片上的干部;到镇里办事,还是先找名片上的干部。
为强化镇干部为民办事的责任,该镇还普遍推行首接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办结公示制等制度,把对基层干部群众、厂矿企业客商的服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使“名片”变成“服务卡”,“相片”成为“知心人”。
编辑:徐微 编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