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村强民富乡村美 产业兴旺富路长石门村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通讯员王能朗、申丽萍报道:一个地处在南林桥镇北面的偏辟村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河道变绿了,民居换上新颜,宗祠注入新风……日前,笔者来到南林桥镇石门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村强民富乡村美的画卷。

党建引领促村强。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新建约1000㎡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夯实阵地基础,打好完善党员制度、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服务要素、培养后备干部的“组合拳”。同时,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鼓励党群携手发展乡村旅游、孔雀养殖、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等特色产业,不仅惠及全村100多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更是跑出了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增至50余万元的“超高速”的小康道。

七彩产业助民富。去年以来,该村在市委办驻村帮扶下,紧抓乡村振兴机遇,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投资11万元发展红色火龙果6个大棚,流转300亩荒山打造橙色赣橙基地,紧抓精准灭荒发展黄色山桐子4000亩、油茶1000亩,整合资金建设150千瓦光伏电站、“太空莲”荷花基地及精养鱼池打造观光垂钓园发展绿色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黑色山猪生态养殖,运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寄养”的模式发展蓝色孔雀养殖,集体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紫色“七里香”四季水果观光采摘园。七彩农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到目前,该村新成立种养殖合作社5个、发展农家乐13家,50余人足不出门有事做,真正让农户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治理育新风。“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了培育文明新风,该村积极探索村湾治理模式,设立“爱心超市”,围绕团结和睦、环境卫生、自主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形成全村837户村民有近600户获得了爱心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用品的村民就达100人以上。同时,该村还将夏氏宗祠改造成乡村文化礼堂。为了抓好社会综合治理,该村积极打造“三治四堂五共一体化平台”,将“自治法治德治”与村情社情民情相结合,依托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农家草堂、梦想课堂,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美德和公德,引导村民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村湾治理模式。

如今,劈山开路、古道新庄、村舍花语、百业焕新,“古驿新村,五彩石门”已初现雏形,一天一变样。未来的楚王山红色教育基地、天湖、荷韵莲香、白鸟朝凤等全域旅游将带领石门走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