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通山神歌唱得欢

锣鼓声声,山歌嘹亮。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听神歌。这是通山部分山民特有的春晚。2月16日晚,通山县通羊镇湄港村赤坑,68岁的厦铺镇神歌师陈定同领头开唱,引来陈奇水、曹有能、陈茂阳等纷纷跟进竞唱。

自春节以来,唱神歌在厦铺镇桥口村、双河村、厦铺村、竹林村等多个村塆流行,近十位神歌师、数百歌郞活跃乡村舞台。据称唱神歌是厦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从正月初三唱到月半,每到下午和晚上都特别热闹,村民们在各自家族文化礼堂或屋堂自发组织邀请歌师,唱起“神歌”联谊,形成了一股春节农闲时乡邻家门走亲娱乐的热潮。

唱神歌要烧上柴火,同时伴随家族祭祀活动。据考证,这是一种对太阳和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祖“祭祖仪式”,表达为族人后代兴旺发达祈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神歌所颂之神为祖先、吴主(以前为吴国属地,该县吴主庙多见)及民间崇仰之诸神。古人崇火,唱神歌前为燃火仪式。神歌也叫仪式歌,分为歌头、正(神)歌、祝神三大部分。唱神歌时,歌师、歌郎及族人听众围火堆而坐,先放鞭炮燃香敬接祖宗,献上装盘的水果糕点,仪式完毕唱歌开场,有家族请来的歌师,并安排有专职侍弄锣鼓、定时燃鞭炮、献烟茶水果零食及添柴火。

唱神歌有严格的平仄要求,一般是歌头行令的某一韵的限令歌唱,唱词没有固定的歌词,不能重复唱,由歌师和歌郎跟据限韵即兴编唱,要求句子严谨,讲究平仄,唱到高潮时能分出文采高低。

近些年,通山各地也时有歌台设唱,并受到各级文化部门和民俗文化研究者关注,通山神歌被列入咸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张爱虎、通讯员孔帆升、夏发旺)

来源:湖北日报、云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