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十五集:南林桥1991,变革中的通山西大门


 纪念建国70周年特别呈现



南林桥1991,变革中的通山西大门

这是1991年11月某日,相机记录下的南林街。90后、00后那时还没出生,年近半百的中老年人或许已经淡忘,令人伤感的是,照片中的老人有的可能远离我们而去……感恩摄影,将曾经的一瞬成为永恒!

昔日南林街,冷清,萧条,如今络绎不绝的车流不见踪影,更无堵车一说。“新颖餐馆”前,停着一辆带车斗的四轮拖拉机,远处街道一辆解放牌卡车驶来,车厢上站着好几个人。网友“大哥大”感慨:“昔日南林街,形象也不坏,如今发展快,变化特别大,高速公路通,成了经济带”。

供销社门可罗雀,营业员站在门口聊天。国营集体商业正经历“阵痛”,繁华日子一去不复返,墙上“光荣”二字似乎有些黑色幽默。“温唇”说,“时光流逝得真快,一晃眼过去这么多年了”。

老屋门前开的个体服装店,生意兴隆,个体工商户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挣来的。

“海洋之星”说,“唯一彩照上的是我表姐,杠杠的!”大部分照片是黑白的,这是极少数彩照之一。彩色胶卷和冲洗费用昂贵,本照相师傅不想“穷三代”。

大牌子挂在门口,还以为是政府部门,走近一看,上书“南林桥镇徐家海理发店”,这块招牌是不是很有时代特色?网友“三德子”竖起大姆指,“原来我大伯的理发店在那,真想不到当时的条件这么差,要为我大伯感到骄傲”。杨阳说:“徐家海理发店是我一个姑爷爷开的,看到这照片,想起了幼时每逢周六日,我都会去那里玩,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场景,只是姑爷爷因病已经离开我们有二十年了”。“兰兰么”住在理发店隔壁,她抱怨说“照片太少了啊!没有拍我家,不开心!”

南林街叉路口,一边到崇阳,一边通咸安,是南林桥最最繁华之地。“深圳美佳乐连锁便利店”写道,“这些照片是真实的。我就是三叉街左边第一个摆摊的人,这就是我们创业的发源地”。“家和万事兴”说,“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小时候就住在老三叉街那,那时电影好吃香,住的都是门板屋”。

远远看到一个摆摊的小女孩在看书。现在流行手机党,看书是稀罕事。“沉默半永久美”认识照片上的女孩,她叫鲁风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感觉自己真的老了”,“沉默半永久美”附上自己的微信号,“都是在南林街长大的娃娃,可以联系一下哟”。

网名“迷茫”的小女孩,如今40岁了,“自己都没存26年前的照片,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当时读书还挺用功的”。

小吃店,没生意时大人织毛衣,小孩子蹲在地上玩。“照片里好多是街坊”,“兰兰么”说,“哈哈,那个餐馆十几年前拆了,现在是我家”。

卖青菜豆腐的,在街上搭起遮风挡雨的布蓬,别怪人家影响市容,那时还没有集贸市场。“一切都好”写道:“这是一张美好的回忆,想想那个年代的人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发点往事的照片,让大家知道以前的人多么不容易,激发更多年轻人在外面创业打拼”。

卖衣服的小店,生意好像没有前面那家好。“比VIP尊贵的男人”说,“卖衣的是我邻居”。

沙发,时髦东东。我家请人做过这样式的。发现没有,沙发加工店堂还是个理发店。

街头高挂电影院新映影片《野店幽灵》《江城奇事》的大幅广告,看过这片子吗?记不记得其中的情节?朋友“烟云”写道,“看着真亲切呀,26年前,我还帮舅舅写过南林街电影院的海报呢,姨妈家就在理发店斜对面,卖种子,我寒暑假基本都在那泡大”。

打扑克,老百姓的最爱。“深圳美佳乐连锁便利店”说,“曾经的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几张老照片把我带进了历历在目的记忆中,当年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望,人与人之间是很坦诚的,只要过得平常就好了”。

别哭啦!小孩子受了委屈,家长正哄他。“茧”说,“记忆中,又见老街旧模样,好多熟悉的面孔”。

打豆腐的端着豆腐板和街上的孩子们在一起。“永恒的爱”说,“原来我妈妈小时候的家乡是这样的,难怪她到现在还在念着那里的好”。

商铺前玩耍的孩子。门口的牌子写着“工商业联合会南林桥镇分会”。孙欢说,“也许那老街的腔调,只属于我的忧伤。看着这些老照片,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满满的伤感……”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文丨夏勋南

编辑丨徐微

编审丨邓文义、阮翀

监制丨方雷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


(作者:通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