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93集: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上世纪70年代,我县有一批集体企业,县主管单位为手工业联社,后改为轻工业局。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起到了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县主管部门更名为乡镇企业局。

这组照片,记录了我县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

楠林区农机厂生产出大批动力型苕粉机,支援农业生产。仔细观察,后排脱粒机身木板印有毛主席语录。1973年摄

城关五金厂积极生产新式步犁,为支援春耕做出贡献。1974年摄

县轻工业局组织参观城关五金厂生产的新式步犁。1974年摄

县轻工业局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是县服装厂服装裁剪名师,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传授服装裁剪经验。1974年摄

官塘公社白泥大队素有编制鞭炮的习惯,为发展集体生产开辟了资金来源。今年以来,大队党支部加强对鞭炮厂的领导,制订经营管理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定奖惩的生产责任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79年摄

1979年上半年,白泥大队鞭炮厂生产鞭炮3500余万响,畅销武昌、阳新等9个县,纯收入42000多元,为大队买回农用薄膜4500斤,化肥62000斤,还添置了其他农机具,有力支援了农业生产。1979年摄

城关镇筷子厂青年工人管洋波革新成功筷子机10台,每台提高工效3倍,评为咸宁地区新长征突击手和县标兵。1980年摄

三源公社楼下大队充分利用本地楠竹资源,办起竹制工艺厂,今年送广交会展销8个竹制工艺样品,4个被外商看中,成交额达11000余元。1983年摄

环城区大路乡余长畈大队铸造厂积极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年纯利18000多元。很多国内外学者不解:“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昨天还在种地,今天就开始办工厂了,他们设备从哪里来的,他们技术从哪里来的,他们市场销往哪里去,他们本人的管理知识,企业家精神是谁培养出来的。其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农民,把这批农民变成了企业家。1984年摄

湄港纸袋厂是由33名农村剩余劳力集资办起来的小厂。开办3个月,已生产纸袋12万个,产值4万余元。1984年摄

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我县举办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琳琅满目的产品深受人们喜爱。1984年摄

畅周乡利用本地丰富的楠竹资源,生产竹筷远销海内外。1984年摄

港畈乡草帽厂把抓产品质量和新品种放在首位,设计了20种造型美观的新花样,深受广大用户欢迎,产品畅销武汉、阳新、咸宁和通山各地。1985年摄


横石饮料厂积极引进外地先进技术,与重庆饮料厂合作生产的果味汽水别具风味,畅销各地市场。1985年摄

杨芳乡豆制品厂酱油师傅阮春禧,坚持按卫生质量要求包装出厂。在发展传统产品——杨芳酱油的生产中,该厂狠抓食品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决不出厂。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该厂生产的酱油畅销三省七县。1988年摄

厦铺酒精厂发酵车间工人检查酒精发酵情况。自1982年建厂以来,年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厦铺酒精厂,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企业“起死回生”,去年首次上交税金2万余元,生产的酒精被评为省乡镇企业优良产品,俏销湘、鄂、赣三省26个市、县,被省医药局定为全省第一家医用酒精定点生产厂。1988年摄

横石造纸厂采用车间班组承包和优化组合等措施,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今年以来生产的牛皮纸品种增多,质量提高。目前生产的40多种规格的牛皮纸已销往武汉、上海等省内外70多个单位。1988年摄

通羊镇电石厂工人在炉前生产。今年4月,该厂兼并柏树下电石厂后,根据市场行情,将电石炉转产市场上十分紧俏的硅铁,投产4个多月来,生产硅铁260吨,产值100多万元,获利润12万多元。1988年摄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将近20年时间里,乡镇企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不可否认,乡镇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奇迹,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生活峰回路转,前面总会有不同的风光。曾经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在1990年代中后期或改制、或衰亡,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曾经的辉煌,依然光彩夺目,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    文丨夏勋南

编    辑丨徐   微

编    审丨唐   成

监    制丨邓文义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