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杨清
石门村位于通山县西北部边陲,地处通山、咸安、崇阳三县交界处,曾经是一个典型的集库区、山区、老区于一身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市委办驻村工作队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门村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村子更美了,经济更活了,村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管护容颜,村子美起来
15日,记者驱车行驶在旅游扶贫公路上,道路蜿蜒但宽阔,干净且优美,让人赏心悦目。十来分钟,成功抵达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从没想过自己住的地方可以变得这么美。”村委会前偶遇村民夏丽娟,谈及村庄的改变,她滔滔不绝: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路,泥巴房变成了小洋楼,还修通旅游公路,日子越过越幸福……
“村庄的美化得益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村党支部书记夏新华说。
近年来,石门村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水电扩容、信息通信、商贸流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光纤网络到村到户全覆盖,同时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实施应绿尽绿工程,扮靓扮美村庄。
目前,石门实现房前屋后、行车道、山丘等区域绿化全覆盖。
步入石门二组,只见数名村民拿着铁锹、扫帚,清扫街道及垃圾死角,还不忘提醒屋主注意卫生保护。
“这是村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也是村里的‘颜’管家。”一位村民边清扫自家门前边告诉记者,她们主动义务清扫村庄,还时常督促乡亲们,让大家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扮靓扮美村庄难,长久维持这份美丽亦难。该村积极探索“保护美颜”新方式,村妇联组织妇女志愿者担当村内“管家”,同时实行党建“双1+10”机制,将党员网格化管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编织一张“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人居环境整治网络。此外,该村还积极发挥乡贤力量维护村庄美丽容颜。
如今,渔家风情墙体彩绘增添房屋特色,微果园、微花园让庭院“颜值爆表”,石门村民推窗见绿,生活愈发舒适。
引入资本,产业活起来
乡村美了,不仅引来了人流,还引来了资本。
步入太空莲观光园,荷叶虽无夏日青翠的绚烂,但枯黄的残茎散落池塘之中,也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荷花盛开季,游步道上的游客都是摩肩接踵。”太空莲观光园负责人夏成林说,石门的美景引来游客无数。
夏成林是一名退休教师,2017年他见石门发展前景好,毅然返乡创业,投入200万元以入股的形式成立通山县林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建设了太空莲观光园。
“花可供观赏,莲蓬莲子等产品还可售卖增收,发展一片向好。”夏成林说,今年的收成不错,来年开春后,种苗还可以卖一笔钱。
石门荷花并非“一枝独秀”。通山石门众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在石门村新开发100亩荷花繁育推广示范基地,引入了20多种新品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年初秋,百亩荷花争先开放,与群山绿水相映成趣,引无数游客前去观赏。
“花期长,附加产品价值高。”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品种荷花花期,可从5月中旬持续到10月中旬,可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不仅开发了花、叶、莲子等相关商业产品,而且还连同发展养鱼、泥鳅等水产品,经济收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悉,今年荷花盛开时,每日游客不少于500人,莲花繁育基地亩均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成为全村又一个支柱性产业。
为引入更多资本进村发展产业,该村成立了全市首家“村投”公司——通山石门众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四方招引旅游项目,不断将村内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村庄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目前,石门游客集散中心、莲池仙境、石门水榭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实施建设,乡村旅游越来越火。
壮大产业,荷包鼓起来
沿太空莲观光园继续向前,不远处就是石门村七里香四季采摘园、火龙果基地。今年11月15日,基地上最后一批火龙果被采摘出售。
“今年虽说有疫情,但仍全部销售一空。”村干部夏来顺说,今年火龙果成熟了五批,收益颇丰。
石门村火龙果基地占地面积20亩,于2017年10月开始建设,目前共设有6个大棚。除基地采取“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村内贫困户共同发展,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
在石门,像这样的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产业项目还有很多,通山七里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以种植葡萄、桑葚、猕猴桃、甜橙等果树为主,不仅有效助推了村内旅游产业发展,还带动2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葡萄基本供不应求,尤其是去年丰收节在石门举办,游客暴增。”基地负责人夏学文说。
近年来,石门坚持走农业休闲特色旅游之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市委办驻点帮扶机遇,以“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为龙头,通过开发种植基地、民宿、农家乐等多种途径,扩大村内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
如今,石门村内火龙果、赣橙、香榧基地、光伏、太空莲观光园、山猪基地等农业基地和民宿、农家乐等发展蒸蒸日上。
据悉,2020年,石门村集体经济创收23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