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 | 看通山在招商引资中如何算好精细账

近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坚持项目为王,招商至上,精准高效抓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县招投中心一班招商队伍先后赴荆州市、黄梅县、京山县、武宁县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运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在新建南林工业园区中提出“亩均论英雄”创新改革,杜绝“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现象发生,并以此作为招商项目取舍的“新标尺”,新上项目占地面积减少近三成,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升至97.8%,实现了山区县招商引资的“凤凰涅槃”。

明确“215+1.0”,规范项目准入门槛

春日艳阳高照。近日,纳克汽车配件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正忙。“亩均投资200万元,亩均税收15万元,项目容积率1.0以上,符合通山‘215+1.0’项目准入标准。”去年底,该项目得到如此评价后,顺利入驻南林工业园。公司执行董事谭琛在项目现场表态,待项目建成后,固投将按规定达5000万以上,年税收将达400万元,安排150人就业。

在越来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通山将“农业亩产效益”理念真正落实到招商引资中,算好亩产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精细账,努力在把招商项目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该县规定南林工业园全面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后,明确“215+1.0”项目准入门槛。与之前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利用率低、税收不受限等方式不同,通山县创新实践的“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督”的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制度,明确企业投资项目亩均产出控制指标等硬约束,进而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每平算税收”,确保国有资产增值

如今,租赁南林工业园标准化厂房的客商都发现每平方面积都将固投2000元,税收20元的标准写进了政府统一的制式合同中。在南林工业园政府自建的4万多平方厂房中,已有五家工业项目入驻,入驻率已达80%以上。“白纸黑字”,业主都是经过慎重考虑,才签订招商与厂房租赁协议的。

“粮食生产看亩均产量”、“招商项目看亩均税收”,南林工业园项目落地设立的硬杠杆,征地要算,连租赁厂房也要精算“每平税收”,确保这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是当前科学招商,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后任县委、县政府,为通山的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分管招商的副县长焦汉雄介绍。

《通山县南林工业园招商引资暂行办法》规定:“厂房租赁或自建厂房的工业项目投产后,在约定期限内,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每平产出税收等指标必须经过专业审计部门提供合法报告,则可享受土地出让金返还、厂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才能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若未通过核准,则不能享受各类优惠政策。”

法无定法,式无定式。“从招商引资再到招商选资,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通山立足实际,在‘亩均税收’、‘每平税收’上提出硬指标的同时,全县各职能部门更是以软服务来优化营商环境,一项目一专班,一个专班2-3人,开展‘一对一’服务,代办审批手续,最大力度精减从拿地到开工审批环节和报建材料,以打桩论英雄,健全‘领导分包、一线调度’等推进机制,看好即进场、进场即开工,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石聪如是说。

“亩均论英雄”,倒逼企业集约用地

2020年11月,常州申度水项目落户南林工业园,并按照亩均固投、税收要求与通山县签订合同。“这一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对此,公司董事长全伟平坦言,“但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达到集约利用空间的目标,将减少占地32%,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对在南林工业园落户的工业项目实行“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对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型企业同步制定差异化政策,在用电、用气、用水、用地、排污、装修、物流、信贷、财政等十二个方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这些硬指标杠杆,倒逼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

湖北禾佳医疗项目厂房基本建成后仍然紧张,原计划再加征15亩,但经过通盘考虑,综合评估“亩均税收”制度后,最终决定在原二层厂房的基础上“挤”出空间加建一层,解决厂房紧张的问题。

“这些都是通山经济发展的‘金娃娃’,为我们打造通南工业走廊万亩百亿产业大平台夯实基础。今后我们要让‘亩均论英雄’成为通山经济发展的‘指挥棒’,推动政府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倒逼企业集约用地。”通山县招投中心主任张凯如此认为。(通讯员 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