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金
波
叶金波,通山县通羊镇人,1906年5月27日出生。1922年父母将他送入县高等小学堂插班学习,1924年以优异成绩被通山县私立镇南中学招生录取。1925年6月,19岁的叶金波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26年6月,叶金波被推举为县农民自卫队大队长。10月,农民自卫队通山总队成立,叶金波任司令。1927年7月,大革命运动失败,通山县委根据湖北省委指示,委派叶金波等人率领农民自卫军由城镇转入乡村,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一、暴动的先锋
1927年8月,党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会议决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腥屠杀,立即发动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通山县委立即将全县各地农民自卫队组成通山县农民革命军,并建立总指挥部,夏桂林为总指挥,叶金波任副总指挥。8月下旬,通山县秋收暴动委员会在板桥建立,叶金波任暴动委员会副主任。“暴委会”于8月30日举行秋收暴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占领通山县城,拘捕了国民县长何雄飞,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1928年春节期间,叶金波利用拜年的机会,与阚禹平、陈兆秀等人聚会于笔架山下的茶滩章,在共产党员章继林家中,重建中共通山县临时县委,叶金波代理县委书记。1928年8月底,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吴致民来鄂东南巡视工作,代表省委批准通山县委会正式成立,仍由叶金波担任县委书记。是年冬,在叶金波指挥下,通山县委游击队与大永区游击队数百人奇袭大畈“清乡团”,击毙团长阮绪神,缴枪十余支。1929年春,吴致民第二次来鄂东南,按照党中央与省委的指示,建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叶金波被选为大冶中心县委委员。
二、善战的政委
1929年9月,李灿、何长工率红五军纵队挺进鄂东南,叶金波与县委常委许金门、阚禹平喜出望外。就在红五纵队司令部进驻大畈区的当天夜晚,他们匆匆从外地返至县机关驻地大畈竹林下,连夜携带县委的公章赶赴红五纵队司令部,找到了红五纵队司令部李灿和党代表何长工。
叶金波做完一系列拥红和战斗工作后,于当年10月,在红军的帮助下,成立通山县工农革命政府,叶金波担任主席。在红五纵队进抵通山后仅三个月时间里,全县有组织的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发展到14000人,农委会员发展到30000余人。
1930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建立,叶金波被选取为鄂东特委委员。6月,彭德怀率领红军进驻通山县城,红三军团司令部设在城内圣庙,彭德怀接见了叶金波,商讨大兵西征与地方武装应注意的策略问题,把从井冈山带回的《星星之火燎原》的油印小册赠给叶金波,并要求学习井冈山的斗争经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迎接革命新高潮的早日到来。自1930年9月23日至10月17日,在叶金波的领导下,近两万名赤卫队员的工农群众三次攻打通山县城,并两度攻占通山县城。
1931年1月,鄂东军民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鄂东南特委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红三师),叶金波调任红三师政治委员。
叶金波担任红三师政治委员后,与师长郭子明(后张涛)一道,带领红三师转战鄂东南各县,驰骋湘鄂赣边区,浴血奋战,历尽艰辛,屡建奇功。鄂东南军民取得了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的胜利。
1931年7月下旬,红三师配合红十六军与敌二十六师三团激战阳新玉岭山,我军全歼敌人,缴枪800余支,取得了玉岭山大捷,粉碎了敌人对鄂东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同年11月7日,红三师受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嘉奖。
1932年6月,蒋介石集中五十个团的兵力对湘鄂赣苏区实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7月,新组建的红三师在通山大畈地区集结整训,9日奉命与红十六军合攻通山县城,与城内守敌谢彬的两个团展开了激战,至黄昏未克。在战地会议上,叶金波分析了通山山城特点,提出“逼蛇出洞,聚而歼之”的主张,已被十六军孔荷宠、黄志竞等人采纳。张涛、叶金波再率红三师攻城成功。一个星期内连续打了4次胜仗,歼敌4个团的兵力,缴枪2000余支。
1932年9月,敌人“围剿”鄂东南的兵力已增至三十个团。蒋介石坐镇武汉,密令湖北省保安司令范熙绩在“围剿”中要“稳扎稳打,不计时日,只求成功”。又派朱绍良到阳新,令郭汝栋部用“大杀、大抢、大烧”的血腥手段,“围剿”鄂东南苏区。同时,调集敌新七旅、二十六师、湖北保安师等二十八个团,兵分三路,“围剿”鄂东南苏区,并向我鄂东南道委所在地——阳新龙港进逼。面对这种严峻局势,叶金波带领红三师指战员在咸宁、阳新、通山等地与敌人频频作战,以极少的兵力与敌人数十万部队周旋,赢得时间,保护道委机关安全转移;此后开辟与巩固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咸通苏区。
1933年1月,鄂东南道委在通山兰田召开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组织通山、阳新、龙燕三个中心县与河北、河南两个指挥部,并把扩大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作为当前的政治中心,终于在1933年7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宣告成立,军长张涛,政委方步舟,叶金波任副政委兼参谋长。红十七军的建立更使国民党反动派感到不安。是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颁发《剿匪区内文武官佐士兵惩奖条例》,悬重赏辑拿我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人,第三奖规定,点名缉拿唐在刚、陈毅、徐向前、张涛、叶金波,各匪首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
三、忠诚的战士
1933年9月,在鄂东南苏区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后不久,蒋介石采用“构筑碉堡,步步为营”的战术,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围剿”。10月,叶金波参加了在通山石门楚王山召开的中共鄂东南道委扩大会议,商讨鄂东南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红十七军主力红三师集中兵力向鄂南发展,恢复龙港、燕厦、木石港等地苏区,南向瑞昌、武宁,占领南浔路,提出“打回龙港过年”的“左”倾错误口号。
1934年1月8日,北路指挥部指挥张涛在阳瑞边境主持召开了红三师、河北师(二师)、赣北师(一师)负责人参加的红十七军军政干部会议,组成由张涛、叶金波任正、副总指挥的前总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在木石港与敌作战。1月中旬,红三师、河北师、赣北师,兵分三路与新七旅战于木石港、何子恕、胡田畈三处,均获全胜,拔除全部碉堡,歼敌近千人,缴枪数百支,收复了木石港地区。
在木石港战斗的胜利面前,叶金波等人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片面强调部队在战斗中严重减员急需补充这一事实,既不乘胜歼敌,也未作战略转移,在木石港休整了整整七天。就在这几天时间内,敌鄂东南“剿总”总指挥郭汝栋急调新四旅、三十六师、三十七旅和新七旅全部,对我红军主力红三师,形成了重重包围圈。我军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南下瑞昌、武宁的时机已失。叶金波等人只好冒着天寒地冻向北突围,徒涉富水,欲去黄沙,再图东进。1月下旬,叶金波等人率红三师一千余人,突围至王文驿,在狭长的山垄中遭郭汝栋二十六重兵伏击。我军三个团仓促应战,首尾不能相顾,火力无法施展。全军损伤三分之二,仅机枪连的数百名战士在王义勋、刘青山带领下,突出重围。张涛、叶金波和河北指挥部指挥柳渊泗、红三师政治部主任张向明等人在红军战士的掩护下得以突出重围。嗣后,红三师突围人员由张涛等人带领,返回河北指挥部所在地。叶金波则留在王文驿附近,将流散人员编为四个连,带回太平塘。
王文驿战斗的失利,使鄂东南主力红军几乎伤亡殆尽,损失惨重。由于导致王文驿的战败,张涛被撤职,叶金波、张向明、柳渊泗停职反省,红十七军番号取消。刘运洪接任红三师师长,王英全接任红三师政委。
一个星期后,鄂东南政治保卫局局长明安福拘押了叶金波等人,诬陷叶金波为国民党“改组派”,称他与其在国民党军中供职的二哥叶鹤波有“里应外合”之嫌。1934年2月3日,带至太平塘河滩将他处死。
在被拘押期间,叶金波得到有人要放他“逃走”的口信,他拒绝说“我自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来,我就是共产党的一员,宁可死在红色政权之下,也决不遭国民党的屠戳,绝不会到国民党那儿去找出路。”临刑前,他要求给他送来一碗青菜汤。咽后,叶金波从容地脱下身上穿着的一件棉背心给执行的战士,说:“现在革命很困难,留给同志们挡挡风寒吧,不要让它沾上了血迹。”……
来源:云上通山(县史志研究中心供稿)(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