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夜读】第515期丨震宇朗读《再忆金城——记抗美援朝老兵徐世江(1)》


《再忆金城——记抗美援朝  老兵徐世江(1)》

作者:张长征

在鄂东南幕阜山脉的大山深处,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和平村一个叫东山坪的地方,有一位深藏功名不露名的94岁老人,如今,虽然腿脚不方便,但他常常会面向东北方向某一个地方眺望,陷入深深的思念和回忆中。

老人叫徐世江,1927年10月6日出生于贫苦的家庭,从小衣不裹身,食不果腹,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压迫,自他小时候起在心中结下了阶级深仇大恨,长大后,屡次拒绝加入国民党的地方民团,因他时常听说有救贫苦人的共产党队伍曾几次来过通山,由于深处大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个一米八几、体重140来斤的汉子为一心想追寻共产党去当兵倍受煎熬。

1951正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入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186师工兵营,成了一名新中国的新兵。新兵们来到石家庄某地186师营地的第五天,还没来得及熟悉部队生活,一声集结号吹响,部队立即开拔紧急向朝鲜前线待命,部队分乘坐汽车一路急行车,几天后来到营口市,在这里,他与各路汇集部队的新兵们临时展开军事训练,仅仅一个月,因他枪法准,身体结实,头脑灵光,被分到186师特务连侦察排,成了一名射击手。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第15军45师的兵员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员,徐世江随186师的大部分兵源投入到五圣山至平康一线,在这里,徐世江和战友们边战斗边训练,他们坚守阵地,顽强作战,多次打退了敌人的大小规模进攻。他说初上战场时,敌人的炮火落在阵地上,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尸体飞上天后血肉横飞地落在眼前,初次见到满地的残肢断膀,血流满地,许多战士躲在猫儿洞或深壕里吓得深身发抖,但经过几天战斗后,目睹了不断牺牲的战友,就有了充满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待敌人再发起冲锋时,大家自告奋勇爬上战壕,瞄准战人,扣动板机,巴不得大量消耗子弹,多杀敌人。

金城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投入兵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最后一次战役。徐世江在此战役中和战友们并肩作战,英勇顽强地历经七天七夜的战斗,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日夜夜。

战斗进入相恃阶段,徐世江随部队进入阵地后,趴在壕沟里密切注视百米开外的敌人一举一动,两军对阵距离很近,可听清敌人的大声说着叽里呱啦而听不懂的外语,敌人仗着武器比我方精良,时常用机关枪对我阵地时不时一阵子猛烈的扫射,子弹如暴雨般压制我方不能抬头,敌人还经常用炮火不断摧毁我方的工事。但是,敌人的每次冲锋,都被我方用密集的怒吼子弹击退,不敢贸然进功,同时,每一次战斗也造成我方伤亡严重,兵员在剧减,急待支援。

(图来源于网络)


朗读者






李震宇  现供职于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