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两里半
作者:郑安国
去年深秋时节,我去四川什邡看江明大哥,回程在成都逗留了两日,去宽窄巷子逛了三趟。留在印象里,很有意味的是那优雅其间的小资闲适,那街头巷尾花样年华,门庭坊前的风尚格调,茶熏水润的怡然时光,留在老巷的妙言睿语……
宽窄巷子在成都城区中心靠西的一隅,号称“最成都”的地方,也是游客最爱流连之处。这个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的步行街,实是清朝古街道。这里一直在新旧因素的醇化中嬗变着,热闹不已,其声名一再享誉四方,不光为外地人交口称赞,而且,连极其挑剔的本地人也毫不见外地认定这里是最有特色的文化地带,是他们城市的“第一会客厅”。
一踩上去就哧溜着青光的石板路,让人觉着饕餮饱享一顿文化大餐的活动即将开始,随着扑面而来的一阵阵小城故事般的文化韵味,让人不禁下意识地打开全部触角去细微地探受,现在想来,那是一种亲切的、有安慰感的,但又并不存在高深晦涩的,有如故园乡家一般的情感印象。
况味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前去游逛它、咀嚼它,都企图从中找到一个道理的所在。仔细琢磨宽窄巷子的所谓历史文化内涵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它作为成都一个老的市井街区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这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能够找得到相类似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成都人并没有将这几条遗留下来的老街老巷人为地去进行简单的拓展开发,而是特别仔细地用心保留住了那种可以被称为小里小气的安然。因为凡事自有一番规律和构成,你不能够拧着来。尽管那里有很多地方是推倒重来的,但是最后几十个四合院群落到底还是安然地重新坐落到了它原来的地方,以至于让人能够在扎眼的油光水滑所带来的生分中很快又找回想象中的那份真实情感,使得巷子的经典与规模,总体上依然很文化地体现着从前和当代成都人的生活灵魂。老实讲,这便是所谓的真功夫。
被归纳了的宽窄巷子的显著特点是兼具所有,放开了说是既散漫,又讲究;既静穆,又热闹;既小气,又大套;既局促,又宽敞;既气质斯文,更豪放随意。那些眼花缭乱的私房菜馆、民宿小吃、休闲茶舍、情调酒吧、特色客栈、富商会所、民俗博览、精品酒店、娱乐戏院等,无一不是一笑而全的情景消费经营和玩戏法般的特色展现来实现的,正是以充分照顾本地人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才走出了特色。
顺街的院落尽情展现着地方文化精华的花样年华,谁都用不着在自家院子的风貌格调上去重复或是效仿别人,每家人都完全凭借各自的道法功夫来演绎巷子里最新鲜生动的人文精华,而清朝老巷的昨日沧桑仅仅成为他们画布上依稀可辨的底色,倘若要认清读懂门楣匾上铭刻的美丽,必得顺街去细看,在那些门坊林立的院落里找寻记忆恢复的钥匙。
跟随游移的步履,足底传来一阵时光贯穿的踏实感,一幕幕的过眼好戏迎面而来。首先是巷口浸淫着书香,芳香的茶和咖啡的浓香注满了整条街巷,看上去,巷尾的店院沉淀着厚实的财富,朱门高槛,留锦遗觞,烙印处刻着尊贵,每一道栋梁都散发着独有木香,帮你阅尽昨天的风华,教你认清今天的品牌模样。
置身古朴,便教人沉迷和幻想。
在巷子的宽窄间徜徉,人流过眼,商铺如烟,淡漠时间,让心神安宁,步履缓慢。于是,心情与闲散结伴,在随意中与路人擦肩而过,与旁人背靠背地坐在一起,哪怕有不经意的失敬,也没有人会计较动气,因为在这里,你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客厅里。
对宽窄巷子最准确的全景叙述,莫过于个人用心来摩挲那些特别的历史和现状的文化意念。随手推开一个狭门,拾步绕过径庭曲回,不费事便来到藏在幽静深处的院内。面对那里连接苍穹的天井桌椅,还有由廊榭撑起的安闲,使得人自己也感觉变成了游弋在石缸水草里的鱼,啁啾在荫下巢笼间的鸟,当古琴声划出一道朴素的美艳,再以纤指牵来的一捧娇羞睡莲,穿梭在芳迹的鲜活雅静之间,人多了是市,人少了便各自成仙。但看席前芸香缭绕时,人便有了先秦诸子的华丽在喉,有了随口就来的唐诗宋词平仄押韵遗篇。
走尽巷子二里半,看完的是门脸,带不走的是庭院。
譬如听香与花间。仅仅店名就有足够的魅力引人寻味而来,在听香,可以品茶、聊天。与听香毗邻的花间则是另外一种相似味道的浪漫情怀,宽巷子16号的中式院子,一进门就是一扇照壁似得屏风,然后有一截真正的青石古道通向花间小院,按照通常的理解,这应该是点明主题的地方。很规矩的四合院,被营造出了三排丰富生动的房屋开间。那些花束纱幔,窗格珠帘中透出的鸟语花香,都是优雅景致的小憩空间。
花间最精彩的地方是天井。地上是小块青砖镶嵌,有青草尖从缝隙中透出茸绿。于天井中摆放几张藤编的桌椅,树上挂着啼叫的画眉笼,树下有三三两两的喝茶人。散淡,绝对的散淡,时有古筝把整个院落轻柔得婉约动听。在花间小坐,吃的是川菜,喝的是的川茶,美好的意境正好对应到后蜀时期“花间诗派”那种浓艳香软的雅致,因此,每每路过驻足,保不准就能遇到一帮雅集的士子正在一杯清酒一聚对阙,雅趣唱喏山水,斯文诗情怡然。
来到17号的那个角落,就有了止步不前的感觉。这不过是一个叫作“而已”的普通茶餐厅,是巷子里为数不多不大走豪华路线的那一类,内堂小,不大为人注意,倒是它在门前随便摆了几张桌椅的一弯直角正好构成一个可以“看热闹”,又能够心意自取的静处。这是它的特色所在,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为这个店名所带来的文化情绪缠绕,不知不觉地就坐在了那里……
而已的情绪似乎有些留恋无奈,却又不失一种谦逊与坦然,如此没有棱角的坚硬姿态更像是一个充满情绪意味的哲学命题,似乎在启发我们做人为事从商的某种分寸把握,凡事自有因果,不应强求,万事万物不过如此而已。看得出店家对自己和客人内芯的把握是精准而有些意思的,不过,它还是淡定地宣称:不过而已,没有必要老是端着,凡事都应如此,不如先在此而已。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店铺过百:天趣、观颐、可居、滴意、隐园、点醉、兰亭叙、九一堂、碧轩亭、枕中记、里外院、宽云窄雨、见山书院、散花书屋、东情西韵……一幅幅充满美意的文化画面便自然铺陈开来。
既然叫做窄巷子,它便多少有点屈居在宽巷子之后的意思。窄巷子并不窄,比宽巷子少那么一点点的尺寸只是名称上的说法,实际上,院子套院子的格局仍然是风流大气的模样,携带着它特有的文化符号,这里在宽窄巷子重新打造时继续把一个略显瘦削的历史背景光彩的交代给大众。到了井巷子,才发现这里已经无所谓宽与不宽。这里实际上只留下半边街了,它坐北朝南,后背与窄巷子襟袢相连。十好几家花车店和十几家各具特色的院子都在经营着趣味横生的大众口味饮食,或是在卖一些古董和特色玩具。
在各家院子对面的墙上,镶嵌着两个文化主题,一是成都历代筑城所用的土、土坯、石、砖、瓦等材料的实物展示,人们看到了它们,就基本上看懂了成都的历史;二是将过去的民俗照片放大到墙上,并做成浮雕状态,让人可以亲切地触摸到老成都的市井生活,看到过去成都人杂院堆藏,天井搓牌、院前喝茶、街沿逗鸟、雨天卖菜等生活场景。在感觉上,井巷子是宽窄巷子的尾声,到这里时,它的势渐渐有些弱了。
仅仅作为宽窄巷子边上一个完全合理的自然组成,它不需要与另外两条巷子去比较宽窄长短,因此,井巷子的大名总在人们的顺口和不顺口,或者是想起想不起中,不经意地就被省略掉了。井巷子所具有的品质与前面两条巷子有着同样的历史分量,它的半边街的模样更加表明了它的沧桑。
夕阳西斜的时候,白天的日光天色淡化在匆忙中的行人中,那是一种缓缓的收敛,简单而复杂的左撇右捺抽象为英雄走向普通的沉吟,思想的世界里除了你自己还是你自己,单纯的满足如同儿时游戏,心情之下,人们自然要用抚摩来丈量从前的豪情,用体温来测试从前的细腻。
走完整个宽窄巷子,我都不仅要回顾起那些院落的美妙名字,于是心中会顿生一种对古典大美的崇敬与怜爱。朦胧画影,耳畔私语,把自己放进宽窄巷子的深处,感受下午茶的情调和夜色阑珊的迷人,时光也便醉人了。
作者简介:郑安国,笔名郑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编辑、记者。《九头鸟》《通山文艺》《文化通山》杂志执行主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湖北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发表作品近1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