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贴着民心办实事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昌炉 宋文虎 特约记者 孔帆升

当山村群众出现饮水难,县领导立行立办,将急用水送到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

当库区群众反映出行难,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几个月时间就修好一条通村柏油路;

当基层群众希望提升安全感,全县招录187名驻村辅警,为农村治安保驾护航……

眼下,在通山县,党员干部正贴着民心办实事,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检验党员的初心使命。

立办群众的“揪心事”

11月13日上午,通山县慈口乡白岩村二组村民徐善育正在菜园里浇水。“要是在2个月前,我们连吃的水都很紧缺!”他说。

白岩村位于600多米的高山上,全村335户、1400余人,村民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储蓄的山泉;但因蓄水塘原本就漏水,储水量十分有限,加之夏秋连旱,导致全村群众严重缺水。

9月10日,无计可施的村民试着给县委书记石玉华发了一条求助短信,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回应。

当天下午,石玉华亲自带队赶往白岩村,实地察看各组缺水情况,并现场办公,安排消防部门每3天向农户送一次水,解决村民眼前用水难题。同时,要求水利部门抓紧做好水塘检测,拿出具体整修措施,彻底解决该村饮水难题。

目前,该村的4个饮水工程都在建设之中,其中两个已经建成,预计一个月之内可全部投入使用。

“对于群众的揪心事,我们要立行立办,一刻也不能拖。”这是石玉华的话,也是全县党员干部的心声。

据介绍,自7月份以来,由于持续干旱,通山县有4万多群众出现临时性饮水难问题。面对群众的揪心事,该县党员干部迅速打响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

今年夏秋期间,该县先后组织车辆为群众送水1000多台次,配送应急抽水泵131台,建设“雷锋井”100多口,有效解决了2万多群众的用水困难。通过修葺农村蓄水池、延伸乡镇集中供水管网等措施,有效解决了2万多群众的用水困难。同时,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长效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总投资2500万元。

速办群众的“烦心事”

崭新的柏油路联家串户,乡村环境整治一新,乡村别墅如笋拔节,让昔日的贫困村摇身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这是11月12日,记者在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见到的景象。

“要想富,先修路。”走在刚刚建成的通村公路上,村主任徐唐次满面春风。

港口村是富水湖北岸的一个移民村,一直因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发展严重受阻。

“今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货车根本无法通行,导致外面的材料无法运进来,内部的产物无法运出去。”五组村民徐红锦和徐唐江回忆说,“无路可走”成了全村人最大的“烦心事”。

好在解决问题的契机来了。自通山启动主题教育后,县领导带领交通部门负责人深入港口村调研,现场办公,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商量修路方案。

很快,港口村通村公路项目启动了。劈山开道、填基铺路、植树绿化,仅用几个月时间,一条投资1000多万元、全长4.6公里、宽7米的农村景观路修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