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六十二集:紫薇瑞色太平山

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特别呈现



紫薇瑞色太平山

丝罗山明朝时改称为太平山,横亘于“吴头楚尾”,为道教名山。位于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区幕阜山脉东段,西接四面山、九宫山、太阳山,为鄂赣边界。东、南属江西武宁县泉口镇、大洞乡,西、北属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距通山县城42公里,海拨1329米。相传祖师爷章哲于宋理宗六年(1230)开设道场,香火升腾旺盛,经久不衰,诗人文忠欣然登顶,赋文著诗,诗曰:“吴山楚水东南地,极目峰峦物象雄。彩榭虬松栖野鹤,白云道院隐仙风。心香一瓣通禅意,华胄千秋佑圣宫。休问蓬莱何处是,虽知佛国此山中”。



太平山佑圣宫,座落在“五龙抡珠”之处,“坐吴向楚,山形五龙团顶,云气盘结,离奇万状,群峰环绕如丝罗”。


据曾在县志办工作过的廖双河先生考证,太平山道场受到宋、元、明三朝多位皇帝的御赐和诰封。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成化帝加封章真人为“仁天教主太平护国天尊”,并将丝罗山赐名太平山,太平山山名由此而来。



佑圣宫正殿建龛供奉南宋道士章哲神像,尊称“祖师章真人”,至今“双目炯炯,面貌如生”。据说章哲两次遇到吕祖,受其传授,所创立的玄门广慧派传自武当玄武,自称为“武当纯阳大道”。



太平山道教自南宋兴起至今道脉延续七百余年,虽历经风雨,但元朝御赐金钟、玉炉及宋代的狮、象、龟、蛇等石雕保存完好。据道士说,宫中珍藏有宋、元、明三朝皇帝敕封圣旨、钦书和明进士方孟缙、杨雨田、章宝增等人撰联真迹,及《太平经》《太平山志》《太平山道谱》等传世籍典。



佑圣宫外巡山殿,供奉神像一座。1986年12月20日,通山县政府颁发给太平山天乙佑圣宫《土地使用证》,面积1584平方米,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活动基地面积3755平方米。




每年农历八月,为太平山“朝仙月”,依例举办盛大庙会,自初一起做法事二十余天,其中主要是太平清醮,吴楚两地太平信众齐戒斋沐浴,上山进香,不绝于途。



太平山上现存的道士坟古墓群。







玄门广慧派在鄂赣边界通山、武宁一带民众中具有较大影响。从太平山脚下的沙店前往山顶佑圣宫,沿途可见多处道观与神像。据北京白云观藏《诸真宗派总簿》记载,广慧派传承字派至今已传至四十代,其三十九与四十代传人尚健在。



太平山奇峰耸立,峪深壑幽,地势险峻,历代为兵家谋据之地。1928年,中共通山县委在太平山地区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了7个党支部。1930年,红军独立团进驻太平山,后为中共龙燕县委、龙武县委和龙武县独立团驻地。1934年冬,国民党26师、暂编10师与各地民团近万人,分六路在太平山地区实行“清剿”,时值大雪封山,部队与机关人员除少数突围外,其余近百人坚持斗争40余天,最后大部壮烈牺牲。



太平山东面有316国道,北面有106国道,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在太平山东面与杭州-瑞丽高速公路交叉后经南北山底盘田隧道穿过。

纵横南北的大广高速公路由此向南进入江西省,高耸险峻的太平山天堑从此成为通途。

从道教圣地,到红色经典,太平山与我们一起走向伟大的新时代!


夏 勋 南,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