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政所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情况汇报

自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展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我所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市政工作职能,围绕城区道路建设、桥隧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维养三个方面,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展开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持续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一是推动道路升级改造。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关乎城市形象,关系百姓民生,近年以来,陆续推动了中心城区的南市路、田园路、竹林路、隧道二期等10余条市政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完成了新城大桥、工行桥的建设,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70.3公里/16.2平方公里=4.3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2.7%,主干道路刷黑率达45%。二是规范人行道路标准。充分依托“门前四包”工作开展的基础,协调各单位切实做好门前人行道路整修工作,改造道路均按盲道和缘石坡道均同步配套,严格依照无障碍建设标准、快步推进,使我县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实现突破。同时,为提示城市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在九宫大道、太平大道、青山路新建、修复市政消火栓40具。三是着力破解民生难题。振兴巷周边无人治理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所组建专班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对振兴巷洋都小河450米河道沿河垃圾进行了整治,共清理外运河道淤泥、垃圾20余车次、70余吨。另外,针对振兴巷周边洋都河污水直排问题,启动了雨污分流管网、河堤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包括:雨水管150米、污水管200余米,雨污分流管网已完成建设。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周边居民出行环境和河道管理,启动了振兴巷支路(长300米、宽5米)和120米河堤建设项目,现已完成350米道路刷黑、320米沿河护栏和120米河堤建设,通羊河沿河路实现联通,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

二、高度重视桥隧通行安全

一是规范管理到位。作为通山县城市桥梁安全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我所主要负责城区20座桥梁(圬工拱桥梁5座、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桥梁15座)以及牛头山隧道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巡查维养要求,专人负责“一周一督查、半月一备案”上报湖北省桥隧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问题整改到位。针对发现新桥大桥、月亮湾大桥、明水大桥、南门桥、犀港桥5座桥梁的桥面、护栏存在不同程度损坏的问题,拟投资150万元启动实施了桥梁护栏升级改造工程,预计年底前竣工投用。另针对牛头山隧道渗漏治理,我局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实地勘察研究,初步制定了《隧道施工缝渗漏水治理实施方案》,目前正在争取资金逐步推动。

三是应急处置到位。严格落实《通山县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指挥体系级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等内容,雨雪恶劣天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专人对全县桥梁实地值守,及时处理桥面积雪等异常情况,实施封锁预警等措施,确保通行安全。

三、常态抓好基础设施管养

一是体制机制运转顺畅。制定《市政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工作制度》,设立市政管理巡查组,8人专职负责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巡查管理工作,制止破坏市政设施行为35起,规范要求占道挖掘备案50余起。二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市政基础设施是三分建设七分靠管,及时对损坏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是重中之重。经梳理,针对巡查发现的市政基础设施问题,共计上报涉及道路建设、综合管线沟建设、公交站台建设、基础设施维护等项目建设资金申请9个,拟争取资金720万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维养。今年来,完成九宫大道、洋都大道、滨河路等路段道路路面、火烧板、路缘石维修2000平方米,更换市政井盖、雨水篦50套,改造城市积水点10处,城区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特别重点抓好防汛前期工作,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提前修复市政设施,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