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达到“三好”!通山9万名学生跨越大山阻障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汪延煜 陈辉)通山,通通是山,在山区的201所学校,90608名学生是如何跨越大山的阻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

通山县教育局局长王定明说,经过5年不断的均衡教育实践,通山娃读书有了好地方,上课有了好方法,教书有了好老师。

5年来,通山县投入教育经费27.5亿元,6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拔地而起;近1000名老师如星星之火,“嫁接”乡村边远学校;10个名师工作室,聚集300多名优秀老师,联合紧抓课堂教学质量。

读书有了好地方

62所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火热

1月20日一早,通山县城西居民刘厚实踏着轻快的步伐,将家里孩子送到了迎宾路小学。

“步行600米就是学校,孩子不用去其他小学里插班。”这是2020年以来,刘厚实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

迎宾路小学未开工建设前,刘厚实便四处打听学校情况。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伸长了脖子望着迎宾路小学所在的工地,期盼着学校能早点完工。2020年9月他的孩子终于等到了在迎宾路小学招生。他赞道:“校园很漂亮,师资很雄厚。政府政策好,城西的小学家长们终于等来了春天。”

一条刷黑的大道串通到迎宾路小学的大门,蓝天白云下,绿色的球场、红色跑道、红黄相间的教学楼格外醒目,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教室内复习,准备迎接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

迎宾路小学校长陈剑辉介绍说,该校总投入1.3亿元,占地80多亩,去年9月9日建成开学,在校学生2233人。除了高标准建设新学校,县教育局还从县城部分小学抽调10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充实迎宾路小学教师队伍,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控制在50人左右。目前,除一栋功能楼内的设施设备还未完全到位,学生宿舍、餐厅、室内室外球场等都已投入使用。崭新的学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学生家长择校不再“舍近求远”。

在实验高中的校园门口,记者看到,学生们正通过刚刚安装好的一卡通系统,刷脸打卡进入校园。高投入、高标准的校园建设让记者眼前一亮。

“学校总投入2.5亿元,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2020年10月份,学校的高一、高三师生搬到这里上课。教学工作和建设完善工作目前同时进行得很顺利。”该校副校长徐德炜介绍,学校的设立一是让职教中心普职分开,二是解决近几年来城区高中阶段学生猛增、学位紧缺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有好地方读书,通山县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实施“全面改薄”和薄弱学校能力提升计划基建项目249个,克服疫情影响,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督进度,高标准推进6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总计增加学位4375个,基本消除了该县基础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

上课有了好方法

1000名老师城乡交流结硕果

在通山南林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通过视频,正与支教老师陈通华交流自己刚刚写的小诗,49位孩子争先恐后念诗,样子淳朴可爱,引得视频另外一边的陈通华老师不停点赞。

在南林小学支教一年时间,陈通华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这里。离开南林小学前,她利用教学以外的业余时间,将自己的阅读教育课程传教给了这里的语文老师。

今年49岁的陈通华是通山县通羊四小的一名语文老师。2018年9月3日,为了推广乡村儿童阅读,致力班级阅读课程的实施和推广,陈通华排除万难来到了南林小学支教。

下乡支教之前,很多人都劝过她,“只有几年就要退休了,还折腾个什么?”可陈通华不这么想,一年时间里,她从阅读年龄测试开始,摸准每个孩子现在的阅读量;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田野,感受季节变迁;领着孩子们读古诗、读名著,办故事会、办读书分享活动;帮孩子们整理小诗,帮他们往媒体投稿……看到孩子们的每一次改变,陈通华眼中充满希望的泪水。

“朱永新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阅读可以让我们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支教这一年》这本书中记录着陈通华一年来支教的收获与期望。

2019年,陈通华结束支教回到工作岗位,但她的支教工作还未结束。她一边网上指导着南林小学的阅读课,一边整合资源成立阅读团队,在城区各个学校招募有兴趣的语文老师,在全县推广课外阅读课程。

为了让每个学校都有好的老师教书,近5年里,通山县先后有1000多名优秀教师像陈通华一样下沉乡村学校支教、送教,将优质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乡村学校;在“国培”“省培”平台上,优先培训乡村教师,确保乡村教师参训人数占比达到60%以上;完善县级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效落实教师全员培训;近两年来,施行公开遴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城政策,174名农村教师通过公开竞争进城补员,促进了师资合理正向流动,实现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教书有了好老师

10个名师工作室扶智在路上

“数学也可以讲得生动一些,多引用现实当中的例子,可以用一些问题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用情感参与,教学语言能力有待加强。”在通山县大路乡青山城中学的一间办公室里,通过学校里随机抽取的三节常规数学课,周国庆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对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结构与细节把控等方面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几条改善的意见。

“听周老师的几句话,真是受益匪浅。”现场学校老师吴晓钰感叹地说,以前只会低头研究自己的课件怎么弄,现在有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以后我们的教学肯定能更高效。

今年54岁的周国庆,是镇南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已有34年教龄。2015年,他加入全市首批送教下乡教师团队,并与县里9位数学老师强强联合,成立了咸宁周国庆名师工作室。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工作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助力老师迅速成长,咸宁周国庆名师工作室马上不停蹄,奔忙在教育一线,送教下乡,开展课堂指导活动。咸宁周国庆名师工作室平均每年送教下乡10余次。2018年10月,该名师工作室成为市级名师工作室。

“每位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要提高学校整体的数学成绩,就更需要重视共享。”周国庆介绍,每个学校都有精品课,常规课程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他们开设指导课堂,针对每一个抽取上来的课堂,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的集聚地”,也应该成为“教学经验的分享地”,也终将是“未来名师的发源地”。过去3年时间里,通山县广泛建设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建设市、县级名师工作室近10个,参与教师300余人。

“好地方,好老师,好方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通山教育局局长王定明说,2020年,通山县高考一本上线303人,高考本科上线1242人,高考上线人数再创新高。中考通山考生562分以上162人,高分段人数占比高于其他县市,中考综合成绩在全市靠前。

(编辑:刘正杰   编审:程思)